汾西李章云:育苗过程 透露着心酸孕育着信念

2017-04-20 22:11:3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他不断摸索试验,建起西红柿育苗温室,帮助30户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让更多村民得到实惠,他说——

勤劳就能致富

  临汾新闻网讯 4月19日,山区汾西,劲风夹杂着细雨,乍暖还寒。但对团柏乡柴洼庄村村民李章云来说,心里却是热乎乎的。此刻,他与来自郑州的技术人员正在搭建日光温室,身上沾满泥土。当看到记者,他面带微笑,黑瘦的脸上布满皱纹,他说:“这是我要建的西红柿育苗温室,很快就能完工。按每平方米育苗1000株,一座温室可育苗56万株,露地栽培224亩,要带动30户贫困农民种植。”

    李章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经常利用农闲时间查看各种有关种植的书籍,不断学习更新种植知识和技术,并在自家院内试验育苗,凭着一股韧劲和执著,他渐渐地在西红柿育苗方面成了行家里手。2009年,他在亲戚朋友的支持下,创办了春木苗社专业合作社,通过多年的艰辛摸索和试种,他培育西红柿苗成活率越来越高,每株可卖到1元至2元钱,种植后经过精细管理每亩产量能够达到1万公斤,亩收入1万元左右。“刚开始育苗,屡遭失败,终于在不断的摸索和试验中成功了。西红柿育苗过程繁琐,要保证成活率,就需天天管护,炼苗还得40天,才可种植。”回想起育苗过程,他话语中无不透露着往日的心酸。对于育苗品种和日后的销售,他也并不担心,“育苗都是采用进口的荷兰高抗病毒西红柿种子,使用专用有机生物菌肥、农家肥,西红柿果实成熟后,口感沙甜,保证味道纯正。”

    一个人富不叫富。柴洼村是国定贫困村,这个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27户、390口人。面对现状,今年67岁的李章云坐不住了,他下定决心,向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和驻村“第一书记”,吐露了自己的心声:他想建设日光温室来培育西红柿苗,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增收致富。为此,在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多方协调下,为他的合作社争取了8万元的国家专项产业扶贫“切块资金”。

  村民李四赵是李章云帮扶的贫困户之一,多年来,由于患有腰间盘突出症,不能多干体力活,家庭贫困。李四赵说:“感谢章云能拉我一把,他不仅为大家免费提供种苗,还要教给我们种植技术和管护方法。我计划种植2亩西红柿。他真心帮助我们这些贫困户增收,真感激他呀!”

    现在两座日光温室正在建设之中,近期将投入使用,一座用来育苗推广,一座用来科技实验推广。按一亩1万公斤来算,每亩收入1万元,一家贫困户多至5口人,每人也可收入4000元,这笔账李章云已经烂熟于胸,他笑着说:“现在国家政策越来越好了,在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多方支持和帮扶下,我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发展产业上,让更多的村民得到实惠。我坚信,勤劳就能致富!”

  记者刘静 杨文婷

  李章云小档案 这位朴实、勤劳、话语并不多的李章云,在他的身上还有许多的闪光点:他用6年的时间,兑现了对父亲生前的承诺,完成了父亲的遗愿,无怨无悔赡养了一位无亲无故的老人,为其养老送终;在业余时间,他喜欢写诗歌、抒情怀,查看科技书籍,培育西红柿苗,发展农业产业,帮助贫困村民增收。他获得的山西省“十大孝心人物”、临汾市“十大道德模范”等殊荣,更令人敬佩。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