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城关小学一流理念铸就百年名校

2016-03-18 10:42:53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浮山县城关小学:百年老校  课改名校

  临汾新闻网讯 浮山县城关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起源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是浮山县唯一的一所省级示范小学。学校位于县城府南小区36号。占地面积14422.13平方米,建筑面积6818平方米,办学规模六轨。现有教学班37个,学生1982名,教职工120名。

  近年来,浮山县城关小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德育为主,始终把“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作为办学理念,以课改促进养成,用养成涵养课改,围绕“环境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四大工程开展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尤其是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工作中,县委、县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持续给力稳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综合评价强化养成教育,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办学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强。先后荣获“山西省文明学校”“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三晋课改名校”“山西省素质教育示范学校”“临汾市名校”等荣誉,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

  一、以明确职责为前提,坚持“四个保证”,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稳步推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学校育人的终极目标,而全面育人的关键是实现学校的高效管理。因此,学校建章立制,完善制度,搞好后勤服务,强化安全管理,为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驾护航。

  1.制度保证,强化思想约束

  坚持制度先行,规范管理。根据学校实际,结合党的十八大精神,学校综合意见,出台了《城关小学违反工作纪律处分办法》《城关小学请销假制度》,进一步对《绩效工资发放办法》进行了修充,与时俱进,从教学、班级、综合素质评价等管理方面,全方位完善了《城关小学管理手册》,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制度依据。

  2.管理保证,强化纪律落实

  学校领导班子统一认识,加强协调合作,形成校长负责全面,分管副校长具体分管,中间以安全处、政教处、教导处、教研室为主体的执行机构管理网络,同时实行中层管理人员包年级制度,从包年级领导、年级组长到教师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实施精细化管理,形成职责分明、执行有力、落实高效的管理机制。

  3.经费保证,夯实发展基础

  县政府足额按时拨付学校公用经费,凡是利于学校工作的支出,集体研究,诸如教师培训、教学设备的购置一路绿灯。按照财务管理规定,采取经手人签字,理财小组审核签字,上报校长审批,最后提交国库支付核算局入账的程序。做到年初做好预算,精打细算,合理开支。

  4.安全保证,创建平安校园

  安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学校始终把安全作为日常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思想上高度警惕,工作上精益求精。一是成立了校园安全工作领导机构,严格落实安全目标责任制、责任追究制、隐患排查整改责任制等管理机制。二是认真落实县教育局提出的“十项每日查、十个绝对不准、六个常演练、三个专项整治”的“1163”工程,重点对学校安全隐患、卫生及矛盾纠纷进行排查。三是全面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实现了学校警务室、安保设备、法制副校长、视频监控、平安校园创建、校园方责任险六个“全覆盖”,按规定配备了协警。四是积极联系公安、卫生、城建等部门,扎实开展上下学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校园及周边环境治安治理,切实维护了学校安全稳定。多年来,校园周边环境和治安状况良好,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二、以硬件建设为基础,实现“三大变化”,确保校园环境得到改善

  良好的办学条件是学校发展的基础。依据《山西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学标准》和发展规划,利用多方面资金,启动实施以校舍建设、设施设备配套为重点的硬件提升工程,初步实现了办学条件的标准化。

  1.实现校园环境焕然一新

  优美的校园环境会给师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积极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合理布局校园景观,修建升旗台、建造汉白玉励志雕塑;栽植花草树木,精心设计花园,作为实践园区分给高年级学生体验认知,做好景观育人;因地制宜刷写育人标语,绘制办学宗旨、办学理念、三字经等养成教育校园文化墙,在走廊围栏呈现图文并茂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安装育人标牌,构建文明礼仪、安全生活、职业道德、弟子规、中国梦、科技博览等板块文化长廊;植根乡土文化,喷绘“浮山八景”传说画卷,醒目位置撰写校史、呈现校歌,做好文化育人。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学生徜徉其间,愉悦身心,受到美的教育、文化的熏陶。

  2.实现设施设备升级提档

  以省、市标准化达标验收和义务教育均衡验收为契机,加强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和各学科器材仪器建设,升级换代。根据课桌椅损耗情况,逐年更新,今年新配置1400套;计算机教室全面改造,更换了塑钢门窗,铺设了防静电地板,升级电脑设备,新配备128台;数学、科学仪器和音体美器材全部按标准配置。同时加大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三通两平台”计划,加强学校网站的使用管理,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

  3.实现校舍建设的增容完善

  根据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精神,利用“全面改薄”资金40万元对旱厕进行全面改造,现已招标即将开工。艺体、实验综合楼项目投资263.8万元,相关手续办理正在有序进行中。两项工程的建成对提升学校办学条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以规范办学为依托,实施“三项措施”,确保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学校制度完善,管理规范,有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一直以来都是全县的窗口单位。在规范办学方面实施了三项措施:

  一是在一年级招生方面,严格按上级要求进行,免试划片,就近入学,邀请人大、政协、学生家长参加均衡分班仪式,电脑随机编班,均衡师资,均衡学生,做到公开透明,阳光招生。

  二是在课程开设上,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认真落实课程计划,开齐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抓教学常规管理,坚持课改创新,强化薄弱学科的课程建设,全面育人;认真落实《体育工作条例》和《卫生工作条例》,坚持开展大课间,落实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做好学生卫生保健及心理咨询工作。

  三是在治理乱收费方面,严格执行上级有关收费规定,严禁教师有偿办班,有偿补课,滥发教辅资料,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并纳入教师师德、晋升考核,成为一条不可逾越的高压线。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