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石口村位于浮山县寨圪塔乡西部,全村分7个自然村,有105户333口人,耕地面积1200余亩。该村属于省级贫困村,村里没有企业,种地靠天收,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村。
近两年来,该村着力推进精准脱贫工作,在扶贫工作队的支持与“第一书记”的帮助下,发生着巨大变化:自来水进行了改造实现了户户通、危房户申请了易地搬迁建起了新房子、产业得到了发展建设了新公司、特困户实现了社会“兜底”安装了光伏发电……
是什么原因使这个省级贫困村在较短时间内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日前,记者走进石口村一探究竟。
推进产业建设 启动发展引擎
没有产业的村就没有活力。该发展什么项目?如何发展?资金从何而来?怎样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带着这些问题,石口村“两委”同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等进行了研讨,并先后就发展种植、养殖、旅游等内容进行了研究。去年,根据“一村一品一主体”的思路,确定了以发展连翘加工企业为主导,也为该村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连翘是寨圪塔乡的特色产业,多年来村民始终有采摘连翘的习惯,立足这一产业优势,该村采用股份制经营方式运营,成立股份制企业,以村民自愿入股和集体入股的方式,建设民营股份制企业。
记者来到连翘初加工建设项目现场,这里正在紧张地建设当中,而在施工现场忙碌的工人们,多是该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自企业开始建设以来,村“两委”优先考虑贫困户,吸收他们进行劳动,增加收入,他们中有的人还通过贷款入股公司,以每年的分红和打工的收入,就能帮助他们顺利实现脱贫。
企业负责人张彪告诉记者,我们通过贷款吸收了10户贫困户进行入股,同时通过企业打工、连翘收购等,能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加入到连翘产业中,使得连翘产业为石口村脱贫摘帽注入强劲动力!
易地扶贫搬迁 圆群众建房梦
一排整齐的房屋、一条宽阔的大路、一张喜悦的面孔……这是石口村安置点实施易地搬迁项目的一幅速写画面。
该村村民祖祖辈辈生活在山上,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严酷的自然条件始终制约着他们脱贫致富的步伐。为彻底解决百姓行路难、上学难、住房难、吃水难、就医难“五难”问题,该村积极争取易地扶贫搬迁项目。
在安置点施工现场,初现雏形的安置房格外耀眼,运料车来回穿梭,工人们忙碌不停。
村民郭红刚原来住在山上的窑洞里,生存条件十分恶劣。“现在搬到这儿,出门就是公路,交通便利多了,也为以后致富打好了基础,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的!”展望搬迁后的美好生活,郭红刚激动万分。
据悉,去年石口村易地搬迁贫困户8户,今年易地搬迁贫困户8户,目前,该村村级活动场所初具规模,文化广场正在建设中。
自来水建设 改善生活质量
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石口村在扶贫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帮扶下,正在对自来水进行改造。
村里的自来水管道都是十几年前修建的,因年久失修,每到冬季常常冻管、断水。村“两委”班子一直想修,但面对庞大的资金缺口时,村干部犯了难。
针对石口村的实际情况,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商议,共同争取到“一事一议”资金5万元,保证了工程顺利建设。此次共建设水窖3个、蓄水池3个,并对全村的自来水管道进行了全面整修,铺设自来水管道2000余米。
分布式光伏电站 兜底深度贫困户
面对没有劳动能力、弱智户、孤寡老人等特困户,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思路,并积极进行设计、实施。
石口村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贫困户个人申请、村民代表大会评议确定,并进行公示、审核等程序,为6户特困户安装了5KW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帮助他们实现了每年至少5000元的稳定收入,解决了他们的收入难题。村民崔留刚就是这一批的特困户,他身体较弱,还患有夜盲症;妻子半身瘫痪常年卧床,一个孩子正在上学,一家人连住房都是借住别人的房屋。针对这种情况,该村为其建设了分布式光伏电站,并申请了易地搬迁。目前,光伏已并网发电,房屋也正在紧张的建设。崔留刚高兴地说:“住房问题不仅解决了,还能增加不少收入,孩子上学可以申请救助金,往后的生活再也不用发愁了!”
一路走来,看着石口村一点一滴的变化,摆脱贫穷的生活,已经离石口村村民不再遥远了。石口,只是浮山县贫困村之一,在县委、县政府的不懈努力下,每个贫困村都在悄然转变着!
记者 杨文婷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