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血缘的亲情

2015-02-09 08:46: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十年,120个月,3600多个日日夜夜……对于一个患有先天性脑瘫、被亲生父母遗弃的女孩席越来说,生命也许就是一场无法醒来的梦魇;然而苦命的她非常幸运地遇到了一位心存大爱的养母——古县南垣乡何家岭村的贾秀芳,她用超越血缘的亲情滋润着她的心田,为她开启了另一扇通往幸福的大门。

一个改变命运的意外

1995年,贾秀芳从南垣乡坡头村嫁到何家岭村。心灵手巧的她经营着一家理发店,她的丈夫也经营着一家摩托车修理店。婚后,随着儿子的降临,这对小夫妻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岂料天有不测风云,因为一场意外,贾秀芳的儿子离世了,给他们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一个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弃婴的出现,让失去孩子的贾秀芳格外上心,贾秀芳和丈夫决定将小孩收养,并取名席越,他们希望孩子能越过不幸,过上快乐的日子。

席越的到来,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的欢乐和喜悦。但是喜悦太短暂了,孩子长到8个月大时,贾秀芳发现越越和别的孩子不一样,脖子比较软,四肢也较僵硬。他们抱着孩子来到医院,结果被确诊为先天性发育不良,同时患有脑瘫。一家人立马从幸福的云端坠落悬崖,伤心的贾秀芳大哭了一夜。亲戚朋友得知这一情况后,陆续来劝说他们放弃收养这个孩子,以他们的条件完全可以重新抱养一个健康的孩子。大家让他们把孩子退回到市公安局,或者是送到市福利院,可是都被善良的贾秀芳给回绝了,她说:“孩子这么可怜,患病已是上天对她的不公,我们不能再放弃她了。”

一个终身艰辛的决定

一天,两天,三天……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小越越两岁了,但是,仍然不会走路。在太原的医院里被确认为脑瘫后,这个家庭再次陷入危机。贾秀芳夫妇没有丝毫犹豫,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借来哥哥、姐姐的钱给越越做了手术,但大的花销才刚刚开始,此后每年需要做两次康复训练,一次康复训练就需要一万多元的费用,这对于普通的农家人已是很难承受的负担,家里的生活就这样被彻底打乱了。

这个孩子的到来,让他们家的经济捉襟见肘,每况愈下。

为了全身心地照顾孩子,贾秀芳关掉了理发店。为了赚更多的钱,贾秀芳起早摸黑,学会了手工编织线鞋,最多的时候一天编织8双鞋能挣到40元钱。为了能让越越快点好起来,贾秀芳自己学习理疗,每天坚持带孩子训练3个小时,扶着孩子练习蹲地、行走,给孩子按摩揉腿,活动筋骨。

屋漏偏逢连夜雨,上天并没有眷顾这个不幸的家庭。2013年5月,丈夫由于积劳成疾被医院确诊为胃癌。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贾秀芳不知所措,她痛苦过、绝望过,却最终选择挺起腰杆,选择了坚强,她要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支撑起这个家。

2014年6月,丈夫走了,贾秀芳说她的天一下子塌了,她要随丈夫而去。但是当贾秀芳听到小越越使出全身力气叫了一声“妈妈”后,她咬咬牙咽下了难过的泪水,她想起了自己的女儿越越,她必须坚强起来,因为只有她,才是女儿今生的靠山。

一段超越血缘的深情

多年来,贾秀芳每天凌晨6点就起床,做好早饭,然后开始给越越按摩、拍打双腿,揉捏手指、胳膊,再把越越从床上挪到小三轮上,给她洗脸、刷牙。席越最初看见别的小伙伴背着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时,她会用万分乞求的眼光看着贾秀芳。深知女儿求学心切,贾秀芳便多次到何家岭小学找校长找老师,请求老师让行动不便的越越听课。最终,经过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帮助下,在她的不懈努力下,越越成了何家岭小学的一名小学生。

为了让不能久坐的越越能坐在板凳上坚持一节课45分钟,贾秀芳想方设法在板凳上围上护栏,并用布带缠住,生怕孩子坐久了浑身疼。每每在教室窗外,贾秀芳看见越越也能和其他孩子一样认真听课,她都十分欣慰。连续两年,她风雨无阻陪越越上学,上课时间她在教室窗下做着手工陪读,下课时间帮孩子上厕所、活动筋骨。在贾秀芳的悉心照料和康复训练下,越越的身体逐渐好转,由原来的神志不清、不能说话、每天卧床不起,慢慢变得神志清楚,可以正常与人简单交流,还能自己沿着床边挪动几步。

十年过去了,贾秀芳的人生已与席越融合在一起,每当被问及为了这个孩子自己付出了这么多,图个啥时,贾秀芳总是说:“收养她,我不图将来能得到什么回报,只是希望能让孩子活下来,给她一个温暖的家,让她和别的孩子一样有疼爱自己的亲人。”世界上有种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那就是母爱。这句话在贾秀芳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她用自己伟大、无私、圣洁的大爱,演绎了一份感天动地超越血缘的至爱真情。记者 董枭

     

责任编辑:刘静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