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玉强:打好脱贫攻坚战 建设富裕新农村

2016-01-15 11:06:1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我是2015年8月份被任命到古县岳阳镇张才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张才村位于古县岳阳镇东部丘陵山区,村委会距县城8公里。全村128户、327口人,耕地面积1358亩,人均耕地4.15亩;荒山荒坡面积12000亩,人均36.7亩,属于典型的农业村。近几个月来,通过对张才村全面情况的了解和这10年下乡扶贫工作经验的积累,结合管理局党组的意见,针对张才村的未来和今后5年的工作,提出了如下思考意见:

  一、张才村的优势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有发展规模农业的优势。该村土壤肥沃,可利用耕地面积大、闲置土地多,返租承包发展规模农业、种粮大户,可依据土壤、光照、气候、温度等自然条件,发展核桃、花椒、红薯、辣椒等种植业。目前村里玉米亩产最高可达到750公斤,已经试产的辣椒亩产最高可达到2500公斤,并且种植的玉米、小麦和谷子等低秆农作物已基本实现机械化种植和收割。二是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该村在土壤、光照、气候、干果小杂粮上可以发展特色农业。张才村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适宜大面积栽植核桃树,村“两委”已将核桃种植作为村民增收的长期发展重要目标。三是有发展畜牧业饲料饲草资源优势。该村主要以玉米种植为主,每年全村玉米产量达到70万公斤,具备发展畜牧业玉米饲料和秸秆青储的条件。同时可推广优质牧草紫花苜蓿种植,并配套绿色环保饲料生产线,让种植草业和玉米加工饲料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之一,有能力和条件建成县上畜牧业饲草饲料的专业基地。四是有依托城市务工经商的资源优势。该村坐落在县城东部山垣上,距县城8公里,村委会及3个村民小组都修建了柏油路和水泥路,交通便利,村民种植的粮食及农副产品可在村里直接装车外销。农闲时节,多数村民都在县城打工或做小本生意,为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五是有基层组织坚强有力的优势。该村有20名中共党员,8名“两委”班子成员,基层组织健全。党支部、村委会战斗力强,有带领百姓致富达小康的强烈愿望,深受农民拥护。

  二、张才村之所以贫困,主要存在四方面劣势:一是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小康的差距较大。目前该村128户、327口人中,达小康标准线8000元的仅1户、2口人;实现脱贫达温饱的共计58户,其中5000元以上的3户、11口人,3000元以上的有55户、112口人、最突出的有一半以上的贫困人口,贫困户有69户、222口人,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800元,距温饱线还差1200元,距小康线差了3-4倍。二是全面小康的村镇建设十分落后。一个行政村、三个自然村、几百口人,分散居住残垣沟壑上,没有集中连片的居住区,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化建设不够以及其他因素限制等影响,无法进行村镇建设规划,难于实施新农村建设功能配套,通水、通电、通路成本高、保障难,形不成集聚力和完善的生活设施,达小康十分困难。三是农业完全是“靠天吃饭”。该村地处东部黄土山垣上,地表仅有远离中心村沟道的小泉、小水,地下难于打深井取水,现有提水设施仅能满足村里人畜吃水,根本谈不上农业灌溉,遇到旱灾,农业损失严重,农民望天兴叹。缺水已成为严重制约该村全面发展的主要瓶颈。四是增收致富的渠道窄。张才村目前存在着:1.特色产业规模小、效益差。该村多年来一直以玉米种植为主,单一的传统产业,其他有特色的农产品发展少、种植少,严重制约了村里的农业经济发展。除了玉米种植大户外,适宜当地发展的特色农业如核桃、花椒、红薯、辣椒等种植,都是星星点点,没有规模,没有形成大产业,没有起到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撑作用。2.外出务工收入缺技术、不稳定。尽管该村距县城近,农闲劳力可进城务工,但由于青壮年文化低、缺技术,普遍找活难、挣钱难、收入难。

  三、脱贫致富的保障和支持措施

  1.资金贷款支持。通过物品抵押、土地质押、房屋抵押等方式向银行贷款,还可争取扶贫资金以及社会投资等多种形式广泛筹集资金,用于村里各项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项目工作。

  2.技术培训支持。①大力宣传推广种植示范户的经验。村里的种粮示范户李丰荣,承包土地100亩,种植玉米亩产超千斤,单项收入达10万元的做法。推广核桃种植大户李宝珠地垄种核桃的经验,既保护了地垄又不影响土地耕种,两项年收入达5万元的做法。以点带面逐步推广,使全村村民学有榜样、赶有目标。②聘请农业、林业、畜牧等方面的专家对村民进行讲课辅导。同时,组织村民到外地参观学习种植、养殖技术和经验等,提高农民生产技能和生活水平。

  3.光伏电站支持。张才村再建一座光伏发电站。在全市首次采取股份制的形式,已确定的69个精准扶贫户,户均投资一万元,筹资70万元,自己动手加专业公司技术指导,再建一座100KW的光伏发电站,实行季度卖电直接分红的办法,为村民月月增加收入,成为贫困户的月工资收入进行发放,既能发电增收,还能观光旅游,更宣传了绿色环保知识,一举多得。

  4.兴修水利支持。经过实地调研和积极争取,张才村已申报市里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县国土部门已完成了前期调研考察。该项目包括在村里整治建设土地3000亩,在村东南侧河道水源地修建一处提灌水利工程,新建两个蓄水池,铺设管道实行滴水灌溉,从而使全村耕地实现高效节水灌溉,建成旱涝保收田,成为农民的“永久财富”和水浇地,改变张才村没有大面积水浇地的历史。

  5.信息服务支持。在网上建设一个“美丽张才”网站。通过网络、媒体等学习其他富裕村、小康村致富的经验和信息,同时宣传张才村的农产品,让更多的人了解熟悉张才村、宣传张才村,为张才村服务,让张才村走向世界。

  6.营销策略支持。①发展建设互联网+电商超市。农产品全部上网销售和展示,解决村里的农副产品销售难、利润低等困难。同时,吸收有文化的青年农民帮助村民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提升农产品价值,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②适度发展QQ农场。鼓励县城和外地市民自认领养耕种土地,种植作物由认养人做主,村里土地主人负责管护,帮助认养人种植,共同合作收益。

  7.观光农业支持。建设美丽乡村。每年春夏秋三季道路两侧的油牡丹可供观赏,蔬菜大棚种植的蔬菜、水果,沿途的槐花,秋季的核桃、酸枣、沙棘可供采摘,散养的土鸡、山猪、羊、兔、野鸡可供食用;农村土窑洞“金玉书屋”、光伏发电站可供参观。便民超市、卫生所提供生活保障,既可吸引县城及周边游客消费,又能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古县县城的后花园和市民的消闲地。

  8.移民搬迁支持。①该村共有上张才、红南庄和下张才3个自然村,住的比较分散,村民住的大多数都是土窑洞,没有院墙和院门,院落和外出道路也实现硬化难,晴天尘土飞、雨天一片泥,居住条件只能用“脏、乱、差”来形容。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实施移民整体搬迁。目前县上已经确定和选择了在离县城较近的张家沟村为移民地,按照县扶贫局的整体规划,实施移民搬迁工作,目前该村已搬迁了40户,还有29户要实施移民搬迁。

  9.政策扶持支持。以法律、法规宣传为重点,围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省市县精准扶贫政策、农村土地确权、土地流转、种子法、合同法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内容,在全村开展集中政策法制教育宣传教育系列活动,普及法律、法规知识,培育新时代农民形象,打造有文化、懂科技、有知识的新型农民。作者系古县岳阳镇张才村“第一书记”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