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牡丹”开古县

2018-08-12 21:13:3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莫道春深芳菲尽,三合牡丹始盛开。古县三合牡丹,从唐朝至今历经千年而不衰,逢盛世愈开愈盛,花开满园名扬天下,既拉动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又推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科学转型,此花果然无愧“天下第一牡丹”之美誉。

    “千年牡丹”花开盛世名不虚传古县三合村的千年牡丹,有着“逢盛世而开”的说法,当地人尽皆知,这也是一个“花开福地”的美丽传说。相传三合牡丹为唐代牡丹,距今已1300余年。公元690年,武则天改唐立周,登基次年冬,庆功宴间醉下诏令: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众花畏旨,皆连夜开放,惟牡丹不愿“呈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武皇大怒,火烧牡丹千株,余者贬配洛阳,途中,一株白牡丹伺机逃脱,见古县三合村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民风淳朴,便落脚三合村。此花每逢盛世,花朵绽满枝头,枝繁叶茂,寓意福佑国泰民安。

    据花卉专家研究考证,古县三合村这株白牡丹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野生白牡丹,株高2.8米,丛围20米,冠幅面积35平方米。白牡丹每年“五一”前后开花,最多时花开621朵。主花旁,又有两株同根而生的姊妹牡丹花,经过多年生长,大小形状基本与主花无异,盛开的牡丹花冠直径达到20公分左右,金色花蕊,粉白色花瓣,在阳光的映衬下,摇曳娇嫩,芬芳四溢,香醉迷人。今年,三株牡丹的花蕾花朵达到了1146朵,花瓣白色晶莹,蕊似金屑飞舞,花底带血色红晕,香气逼人,远观如玉树临风,近赏如仙女起舞,暗香浮动,四株芍药花亭亭玉立,环绕四周,恰似服侍丫头,娇羞典雅。蜂蝶花间嬉戏,上下飞舞,八方游客熙熙攘攘,争相拍照留念。

    古县不但花美,山水亦美,置身青山绿水间,牡丹园景区如诗如画,美不胜收,引得游人如痴如醉。三合牡丹位于美丽的太岳山腹地,那神奇的花、那秀丽的山、那清澈的水,和谐相融,天然风光,自然美景,向四方宾朋展示着它迷人的风姿。

    “天下第一牡丹”品牌效应逐步显现从第一届牡丹花会起,古县三合牡丹的美名不胫而走,像风一样飞出深山,给世人带来了巨大的惊喜;从第一届牡丹文化旅游节起,古县“千年牡丹”走出深闺,揭开了神秘面纱,扛起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大旗;2012年,古县牡丹景区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极大地提高了牡丹文化品牌和古县的知名度,成为古县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一花一景区,一花一品牌。近年来,古县三合牡丹之所以能够名满天下,除了千年牡丹的先天优势外,更得益于古县县委、县政府对牡丹景区不遗余力的宣传推广和建设完善,以“天下第一牡丹”为核心,从牡丹壁、牡丹园、牡丹仙子到南山瀑布,该县创新思路,务求实效,做足了牡丹文章,做活了旅游产业,做大了牡丹旅游品牌,为当地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古县“天下第一牡丹”文化旅游节,以弘扬古县悠久的历史文化,彰显蔺相如故里丰厚的人文景观,振兴旅游文化支柱产业,巩固文化强县创建成果为内容,动员全县人民展示形象、加强交流、扩大开放,进一步推进古县文化旅游产业对接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大规划、大格局,全力打造“天下第一牡丹”文化旅游品牌,开启了文化旅游品牌的新时代。

    “牡丹”带动旅游产业风生水起牡丹盛开期间的牡丹景区,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牡丹壁前、牡丹园里、牡丹仙子脚下、南山瀑布前边,到处都是拍照留念的游客,非常热闹。牡丹园主园丹阳园是牡丹景区的核心景点,包括牡丹亭、牡丹花池、仙子阁、东西厢房和牡丹碑廊和碑林,处处美景,如诗如画。牡丹碑林有82块石碑,碑上雕刻全是当代著名书画家为“天下第一牡丹”所留的墨宝,吟诗摹书,观花赏景,神清气爽,让人流连忘返。

    陶瓷牡丹壁位于牡丹广场南,长60米,高9米,镶嵌了1200块陶瓷牡丹画,画中为景区白牡丹仙姿,两侧为各种名贵牡丹花衬托,花开争艳,蜂飞蝶舞,美不胜收;南山飞瀑位于景区南山,落差40米,宽9米,临近瀑布激起的水沫烟雾,漫天浮游,如同漫步纷飞的细雨之中。在阳光下观看更是绝妙,彩虹缭绕,云蒸霞蔚,苍山顶上绯红一片,迷离变幻,美轮美奂。

    汉白玉牡丹仙子像位于南山飞瀑下方,高39米,采用北京房山一级汉白玉塑成,与北京故宫的汉白玉同出一山,仙子像整体洁白细腻,晶莹典雅,富贵端庄,是目前国内最高的汉白玉塑像,牡丹壁和仙子像曾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张家大院的修复开放为牡丹景区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下院古色古香的城堡式大门上灯笼高挂,一个个院落依山而建,属于明清时期民居建筑风格,一个个居室里陈列着过去的生活用品,仿真人物刻画逼真,惟妙惟肖。

    牡丹景区的成功打造,对古县文化旅游产业起到了“龙头”带动作用,古县相继开发了三合牡丹、霍山景区、相如文化等旅游品牌,形成了以牡丹景区、霍山风景区、太岳山森林公园为一体的旅游经济圈,全力打造古县南北旅游经济带,进一步提升了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据《发展导报》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