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63321”模式让群众共享法治建设成果

2018-08-13 09:25:34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近年来,古县司法局按照司法部、司法厅总体部署和具体要求,不断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形成了“63321”公共法律服务古县模式。“6”六个整合——整合法治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律师、基层法律服务;“3”三个平台——搭建古县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热线平台和微信公众网络平台;“3”三支队伍——建设公证、律师和普法宣传队伍;“2”两个系统——智能终端机“律服通”和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视频系统;“1”一个体系——形成一个古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通过广泛、专业、便捷、优质的法律服务,更好地满足了全县人民对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增强了广大群众共享全面依法治国成果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整合六项职能

  一站服务惠民生

  本着资源集聚、运行高效、科学设置和便民、利民、高效的原则,该局建设了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整合了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业务、律师服务、基层法律服务和法治宣传六项职能。“弱势维权找法援,化解纠纷找调解,预防纠纷找公证,法律服务找律师”,只要是法律问题,在这个中心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原本过程复杂、多头办理的法律事项,现在仅在一个大厅就能完成所有办理环节。“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别办理、结果及时反馈”,业务流程一目了然、岗位职责清晰明确、工作制度健全完善,成为全县司法行政服务经济、促进和谐、改善民生的“第一窗口”。

  搭建三大平台

  上下贯通全覆盖

  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为了做好这项基础性工作,古县司法局着力搭建了“实体、微信、热线”三大平台。一是搭建实体平台。古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将其纳入平安古县、法治古县建设范畴,纳入工作整体规划,纳入预算全力保障。围绕“多层级、标准化、高效能”的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县级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7个乡镇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13个村(社区)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实现全覆盖。二是搭建微信平台。该局建立了法律服务微信群,将服务卡张贴到村、到社区,城乡居民通过扫码加微信即可与法律顾问进行咨询,切实享受到“指尖上的便捷”。三是搭建热线平台。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置的法律咨询电话已经成为该县司法行政机关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法律服务的重要途径,在提供法律咨询、宣传法律知识、接受法律援助申请、指导群众维权、疏导群众情绪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狠抓三支队伍

  高效服务暖民心

  该局积极培育发展律师、公证和法治宣传三支队伍,不断壮大公共法律服务的中坚力量。县委政府部门、8个县属国有企业、113个行政村(社区)全部聘用了法律顾问,并推行了“五个一”工作机制,即村(社区)所有服务律师坚持每周驻村一次,每月统计一次,每季度研判一次,每半年总结一次,每年述职一次,配套实行了“一村一法律顾问”半年考评、全年考核制度。该局还成立了一支由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组成的古县普法讲师团,组建了100余名社会志愿者参与的普法宣传队,活跃在乡村及社区、学校、企业等各个领域。拍摄普法栏目剧和普法动漫短片,探索“互联网+法治宣传”新模式,开设了“古县普法”公众号,将法治宣传教育真正融入到群众的生活中。

  畅通两套系统

  线上线下聚合力

  在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我们同步加强科技信息投入,推动公共法律服务提档升级,建设了两套信息系统:一是“律服通”智能终端系统。该县在全市率先启用了“律服通”智能终端系统,收录了全县所有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的基本信息,每名律师手机上都安装了“律服通”APP,来访群众通过“找律师”“视频咨询、网上预约”“普法宣传”“法律援助”“法条汇编”五大模块的诉求查询,可以获得便捷的法律服务指引。二是公共法律服务视频系统。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视频系统的开通运行,实现了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7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13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的互联互通,通过视频面对面进行人民调解、法律宣讲、案件咨询等法律服务。即使是在全县最偏远的山区,只要站在电脑前,就可实现与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即时视频通话,把“固化的法律条文”转变为“温暖的法律服务”,有效解决了偏远山区法律服务力量薄弱的难题,群众通过登录“一个系统”,点击“一个屏幕”,就能解决“一揽子”法律问题,形成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虚拟”与“实体”相呼应的法律服务新格局。

  形成一个体系

  法润古县顺民意

  通过整合六项职能、搭建三大平台、狠抓三支队伍、畅通两套系统,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司法行政机关统筹、部门协同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县广大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人员充分发挥法律服务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功能,围绕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帮助群众依法解决在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设拆迁、环境治理保护、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遇到的涉法问题,真心实意地为他们排忧解难。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规范的运行体系,切实做到了将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整合在基层、工作合力形成在基层、服务重点倾斜在基层,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便民化。(安利锋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