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近年来,古县立足县情村情,以体现乡土风情,注重地域特色,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总体思路,实施五大工程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一是夯实基础工程。为科学规划、合理利用、保护国土资源打好基础。严格农业设施用地管理,彻底清理整治“大棚房”问题。实施南垣乡陈香、佐村和旧县镇秦王庙村生态综合整治项目,新增水浇地3342亩,提质改造耕地两万亩,再实施两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1000亩。
持续跟进麦沟河水库项目。抓好14个气象区域站标准化改造。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全面落实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各项惠农政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6000万公斤以上。
二是发展产业工程。立足特色,结合古县土地条件,实施有机旱作农业“六大工程”,推动毛儿庄柴胡、佐村生地、红寨高粱、祁寨谷子、朱家窑香菇等示范片区、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引导发展赤焰椒、高山豆角、旱地西红柿等露地蔬菜0.8万亩,发展白芍、远志等中药材两万亩,发展谷子、高粱等小杂粮3.5万亩。
推进“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鼓励天一鸿锦等电商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做好“三区”科技人才对接工作,培训1000人次农村科技致富技术骨干。完善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确保“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顺利通过验收,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三是培育主体工程。发挥好工商资本下乡的积极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引进小杂粮、中药材、食用菌、果品等精深加工高新技术龙头企业,挖掘农村能工巧匠,培育一批家庭工厂、手工作坊、乡村车间。继续实施“本土人才回归工程”“乡村振兴巾帼行动”,鼓励高校毕业生、城市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创新。
四是整治面貌工程。突出抓好“拆违治乱、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卫生乡村”五大专项行动,实施好农村垃圾治理项目,引导好农村清洁能源利用,开展好卫生乡村、绿色村庄、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完成农村改厕2000座。实施燕河、圪堆、大南坪、芦家庄4个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做好采煤沉陷区治理搬迁安置扫尾工作。实施地质灾害治理搬迁。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清零补漏。开展“乡里乡亲大联欢”,免费送戏下乡100场、“一村一月一场电影”。健全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环境卫生等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建设成果。
五是引深改革工程。继续推进林权制度改革。稳慎推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开展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管理服务。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清产核资和成员身份确认,有序开展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建立健全集体资产各项管理制度。推进村级事务公开。持续推动移风易俗,大力培育特色文化村镇,树立文明新风。(崔国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