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高考

2017-06-14 09:50:2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日历翻回到40年前的1977年10月,平地一声春雷,炸响了全中国,12月份就要恢复高考了!当下的重要问题是,上上下下都没准备,那就仓促上马吧。我任教的洪洞曲亭中学赶快组织高考班子,应届生报理科的好学生较多,代课老师要尽量安排好;文科生里差生最多,也得安排老师,因为我代语文之外,也兼代过历史地理,领导就让我史地一肩挑,并言明文科推光头也不怕。开场锣鼓敲响了,师生们匆忙进入角色。

  接下来的问题是,当时用的课本与考试不配套,更没有参考资料,那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吧。我代的史地,过课本根本来不及,就夜以继日编写知识要点,再给点报酬请人刻蜡板。所有代课老师无不加班加点,尽心尽力,学生们更是天天背老师强调的知识点,还抓紧时间做习题,晚上往往学到12点后,早上天不明就起来,要说是废寝忘食绝不过份。

  紧抓慢抓没几天,12月15号,分省命题的高考开始了。几百万老三届与学弟学妹豪情满怀走进了考场,尽管试题都是普通常识,但很多人却是懵懵懂懂走进去,又懵懵懂懂走出来。

  让千百万家长考生期盼的高考成绩终于揭晓了,曲亭中学文理科上线各1人,王爱民,傅彩萍榜上有名,全校炸开了锅。

  77届高考是火烧眉毛临时上阵的,关键是看下一年的高考。都知道应届生光顾劳动,没学下东西,各校都积极动员落榜生返校。想不到复读的人并不多。如学生景北记就在校门外住着,迟迟未见报名。我去动员时才知,他在大队当了个统计员,恐怕一旦考不上,统计员也干不成了。经过我做工作,家长与他都同意返校试试。这次返校出现了一个新现象,有好几个考理科的转报了文科,应届生中报文科的也多了几个,文科地位有所上升。

  1978年的高考,全国命题,时间改成了7月7号至9号,辅导时间也不长。为了刺激学生学习,学校引进了竞争机制,把学生分成了快慢班,快慢班学生依据考试成绩可以互换。师生们知道时不我待,纷纷争分夺秒,快马再加鞭,不敢有丝毫懈怠。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所有代高考班的老师都抢着上课,且不计报酬。我当班主任,兼代两个班的史地,每天4节课,马不停蹄,不知疲倦。

  1978年的高考成绩是在县城张榜公布的,观看者人山人海,轰动城乡。曲亭中学文理两科双丰收,且文科还略高于理科。理科生中有李安民、左福森、白旭辉、谢峰、郭奋强等人;文科生中有景北记、高月管、崔云峰、苏玉河、鲁洪福等人。据说这一年录取率很低,不到5%,这些幸运儿个个都上了大专院校,最后都分配了比较理想的工作单位。

  这一年高考后,印象最深的就是李永奇因3分之差落榜了,孩子哭着求我帮他查分。我问他的考试分数,他说数学24分,历史地理均不高。我知道他数学就差,史地不错,要查分需找这两科。我马上找到县招办,给他填了查分表,两科交了5块钱。想不到,查分成功,总分增加了5分,李永奇这才上了阳泉师专。

  一连两年,原不被看好的曲亭文科剑走偏锋,声名大振。学校由理转文的学生越来越多,甚至城里人也把孩子送到曲亭上文科。文科老师更是齐心协力,抓先进,促后进,一门心思争取尽可能多考几个。苍天不负苦心人,接下来79、80两届文科的高考成绩一年一个新台阶,不仅年年超越本校理科,在全县也首屈一指。那时候,县上流传的顺口溜是“上文科到曲亭,上理科到一中。”

  我自恢复高考后就代毕业班,历时30余年,对老师如何做好备考工作有许多感悟。首先,因学文科的差生多,教师讲课必须深入浅出,重复重复再重复,力争让绝大多数人领会。其次,对差生要有耐心,以鼓励为主,让他们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有好些学生历经四五次高考终成正果,也有人虽然考了十次未中,老师都要做到不抛弃、不放弃。第三,班主任一定要在教学班子中起到核心作用,经常与各科老师沟通,对学生的各科成绩了如指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尤其对学生的思想工作更应常抓不懈。第四,关键时拉学生一把,可能就改变了孩子的一生。记得有几个学生不愿返校了,由于我登门访问又回来了,最后考上了。还有的成绩差不多,却突然不上了,我就跑到家里,苦口婆心说动他们,结果返校了,最后也考上了。教育是一项慈善的事业,师者就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学生改变命运,培养学生成才。

  (张俭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