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近日,2019新年戏曲晚会在国家大剧院唱响,来自山西临汾的洪洞道情与青阳腔、江苏通剧、浙江甄剧、黑龙江二人转、云南彝剧等地方剧种携手演绎戏曲合唱“百戏贺岁”,拉开了晚会的序幕,浓郁的地方特色,精湛的技艺,引来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
洪洞道情剧团领军人物王春亮介绍,道情剧团接到参加新年戏曲晚会演出任务后,县文化局和剧团十分重视,积极策划演出方案,选配演员,加班加点排练,圆满完成了演出任务,向全国人民展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洪洞道情的魅力。
王春亮说,这是洪洞道情继2018戏曲(昆山)盛典演出后,又一次重大演出,在国家艺术最高殿堂——国家大剧院再现临汾“戏曲之乡”的迷人风采。
据《临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典》载,洪洞道情是流传于洪洞乃至晋南地区的一个地方小戏,原为说唱艺术,后汲取当地民歌小调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剧种。
洪洞道情音乐唱腔属曲体牌,有28个大调,14个小调。主奏乐器为渔鼓、简板、碰钟、四胡和高音七里眼串竹笛,20世纪60年代加入小唢呐、二胡、三弦、杨琴等。洪洞道情主要传统剧目有《安安送米》《三英卷》《断双钉》《断乌盆》《龙虎山》《郭巨埋儿》《王祥卧冰》《十万金》……大多已失传。后经挖掘整理,尚保留19本本戏和一些折子戏。2000年后,在王春亮的主持下,洪洞道情秉承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理念,在恢复传统剧目的同时积极创作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戏,受到了城乡人民的热烈欢迎和广泛称赞。
百余年来,洪洞道情以浓郁的地域特色,婉转悠扬的曲调,为洪洞和晋南各地的人民奉上了一台又一台丰富的文化大餐,被称为“洪洞的乌兰牧骑”,洪洞道情已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扩展项目名录。(董文达 王春亮)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