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县委书记郑步电在参加“6·5”宣传活动。
洪洞县委副书记、县长杨建军在检查环保工作。
临汾新闻网讯 这是一座绿色之城,公园绿地率均达70%以上,道路绿化普及率达98.84%,绿地覆盖率达40%,绘就了一幅“人在城中,城在景中”的优美画卷;
这是一座荣誉之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平安县、省级环保模范城等等,一个个荣誉背后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崛起;
这是一座旅游之城,现已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成国家5A级景区一家,3A级景区两家,国家湿地公园1个,26处风景名胜区,旅游的发展为这座城注入无限活力;
……
在这些大发展、大荣誉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思想的牵引——生态文明。
近年来,洪洞县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站在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高度,以最大决心、最严制度、最强措施,唤回属于全县人民的蓝天碧水,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
坚定信念 环境治理不含糊
“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将生态环境治理作为‘两个优先’予以对待,推动我县生态环境治理攻坚不断取得新成效。”在今年召开的洪洞县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洪洞县委书记郑步电态度坚决,表达出对生态环境治理攻坚的决心和信心。
洪洞县委副书记、县长杨建军也表示,生态治理是战略重点、未来所寄,是群众期盼、人心所向,必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境界,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为发展奠基、对未来负责。
说了算,定了干。全县上下深刻意识到,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影响和制约县域软实力、竞争力、影响力的根本所在。他们坚决破除“两山夹一川,环保问题难以解决”的错误思想,坚决克服“环保问题是多年积累的历史问题,消化需要一定周期”的消极思想,先后下发《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洪洞县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洪洞县城乡大清洁实施方案》《柴油货车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计划》《非采暖季差异化错峰管控方案》《2019年焦化行业深度减排实施方案》和《洪洞县煤焦发运站环境整治方案》等文件,扎实开展工业企业深度治理、散乱污企业整治、清洁能源改造、散煤污染治理、扬尘污染治理、水环境治理等环保综合整治。
特别是今年7月份以来,洪洞县按照省违法排污大整治“百日清零”专项行动及临汾市推进生态环境“八大工程”的部署要求,全面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扎实提升污染防治水平,坚决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形成了生态环境治理攻坚的强大合力。
紧抓重点 “三大攻坚”战鼓擂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洪洞县突出关键,抓住重点,围绕“八大工程”全力攻坚,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全县上下振奋精神,在打好、打胜蓝天保卫战上下功夫。工业减排方面,严格排放标准,全面实施在产焦化企业的深度减排工程;散煤减排方面,开展燃煤锅炉整治,强化散煤管控,严禁劣质煤焦流入市场,同时将全县平川区域全部纳入禁燃区范围,不断扩大禁煤区范围;交通减排方面,常态化开展柴油货车和散装物料运输车联合执法,持续开展打击黑加油站点专项行动;城市减排方面,继续开展城乡大整治、城区大清洗、裸土大治理等行动。
与此同时,洪洞县以汾河为重点,深入实施“水十条”,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快修复河流生态系统,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强化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入河排污口管理。持续开展清河行动,进一步改善河流及沿岸生态环境。加强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大力推进工业企业中水回用工程建设。全面完成污水处理厂提质改造和保温提效工程,确保出水稳定达地表水Ⅴ类标准。
大力实施“土十条”,加强焦化、化工、有色、垃圾填埋(焚烧)等重点风险企业土壤环境监管。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年活动,全面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晋丰绿能第三方畜禽粪污集中处理模式,强化畜禽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矿山生态治理修复,全面启动灭失主体矸石山治理工作,严肃查处煤炭企业矸石违法处置、违法倾倒等行为。
直面问题 产业转型谋发展
近年来,洪洞县坚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谋划推进环保工作,举全县之力连续攻坚,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环保工作的成效纵向比进步明显,横向看差距依然很大。
去年,我市的环保指标在全国排名倒数,而洪洞的指标在全市垫底。为什么持续高压地抓环保,可污染防治的问题依然突出呢?
生态环境部和市里聘请的专家明确指出洪洞县平川区域当前最主要的问题是环境承载力有限,排污总量过大,产业布局不合理。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环境污染的被动局面恐怕难以从根本上解决。
通过产业转型缓解环保压力,通过生态环保倒逼产业升级。洪洞县横下一条心,以环境容量铺排产业布局,奋力爬上转型升级的坡,坚决关停退出两家限制类焦化企业。进一步定位、铺排、调整优化不符合生态环境功能定位的产业布局、规模和结构,以产业转移为契机,积极发展上下游产业,加快完善产业链条,形成整体竞争优势。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坚决落实煤炭、焦化等行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立足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坚持走“减、优、绿”之路,大力培育壮大现代煤化工、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提升产业门槛,加大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压减力度,提高先进产能占比。大力推进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的编制工作,严把项目准入关,不把降低环保门槛作为项目引进的条件,为洪洞的绿水青山筑起一道安全屏障。
补齐短板 形成环保大格局
工作没少做,可是环保数据就是上不去,症结出在哪儿?下一步怎么干?
今年5月份,洪洞县成立了空气质量实时监控指挥调度中心,对城区空气质量实施每小时的分析调度,抽调专人负责督促整改,发现的问题按照职责分解到各部门、各单位,形成了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格局。
在调度中心记者看到,空气质量实时数据反映了六项污染物的来源、去向,工作人员科学分析、精准调度,每小时精细发布一个调度令,明确污染物趋势,细化管控措施。
调度令的实时发布,就意味着命令的下达、行动的开始。生态环境部门发挥统一监管职责,对污染源实行精准有效排查,属于工业企业的立即处置,属于其他部门的及时移交;住建、交通、市场、公路等部门根据调度令,按照各自职责立即行动起来,齐抓共管、协同推进。
住建部门对建筑工地实施网格化管理,做好管控,兼顾洒水降尘作业;交通、公路部门结合风向对上风向道路实施洒水;市场监管部门对上风向餐饮业油烟严加管控;其他成员单位也结合调度令,按照各自职责,强化措施,推进治理,有效推进空气质量改善。
令人可喜的是,今年7月份和8月份,洪洞县的空气质量指标环比下降。这一成绩的取得,也更加坚定了大家唤回蓝天的信心。
标本兼治 提升群众幸福感
人居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社会向荣、民生提质不能只看城区环境这个“面子”,更要看广大农村这个“里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对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农村人口近60万的农业大县,近年来,洪洞县高度重视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先后开展了几轮整洁行动。他们不仅帮助乡镇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等面上的污染问题,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还着手建立起垃圾处理、水体清洁、乡村绿化、家园美化、习惯养成等方面的长效管理机制,帮助农民制定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村规民约,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文明乡风的形成,凝聚起推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洪洞的强大正能量。
放眼望去,高铁高速及公路沿线、河流两岸、旅游景区周边、工矿企业等区域,环境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定睛细看,乡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有所缓解,城乡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各方点赞,“六沿六廊”“三清一改一提升”的经验做法被省农业农村厅作为典型在全省推广。
艰难显勇毅,笃行显担当。严峻的环保形势让洪洞上下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坚定信念、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坚决打赢、打好生态环境治理这场翻身战,誓让生态绿色在槐乡大地永驻。
记者 卢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