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这样盘出来的

2019-11-13 09:31:53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11月8日,2019年全国全域旅游工作推进会议在河南新县召开。会议正式公布了首批71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洪洞县以山西省第一的成绩荣登榜单。会议期间,还对洪洞立足文化根、打造全域游的典型创建做法,在全国进行了重点推广。

  此次获得的“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荣誉称号,也是洪洞近年来以“保优夺魁”战略为引领,继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最具价值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等国家级荣誉之后获得的又一张“国字号”名片。

  近年来,洪洞县把全域旅游创建作为“一号工程”,深挖文旅资源,强化龙头带动,守护青山绿水,狠抓共建共享,形成了“文化景区、文化设施、文化服务、文化商品、文化营销、文化业态”六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打响了“洪洞老家”文化品牌,形成了强大的洪洞文旅IP。

  “我是第一次来山西洪洞参加这样的祭祖大典,感觉深受教育、非常震撼。这样的活动跟传统文化继承和旅游产业相结合,非常有意义。”在观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槐树祭祖习俗”后,《盐城晚报》总编辑陆应铸感触颇深。

  10月28日(农历十月初一),一场以“传孝立德续国梦 继往开来拓新篇”为主题的“洪洞大槐树己亥年寒衣节祭祖大典”在国家5A级旅游景区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举行。

  强化龙头景区带动是洪洞全域旅游创建的“核心机密”。

  洪洞大槐树景区是明代移民的唯一完整历史遗存,也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一直以来,该景区深挖根祖文化,陆续推出了集观赏、参与、体验为一体的10余项文化演艺节目,平均每天循环演出20余场,极大丰富了游客观赏体验,走在了全省前列。从1991年起,已举办29届“洪洞大槐树文化节”。2018年10月,该景区荣膺国家5A级景区,实现了晋南地区“零”的突破。

  如今,大槐树景区紧跟全域旅游发展潮流,在“全力打造文化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号召下,已成为洪洞乃至临汾文化旅游的龙头、山西省的标杆。在由迈点研究院独家发布的“2019年8月5A级景区品牌100强榜单”中,该景区首次冲进100强,名列34名。特别是,今年10月份在洪洞召开的2019年第二期全国全域旅游培训期间,作为现场观摩的重要一站,该景区以根祖文化为依托,集家国、移民、孝德、姓氏、家风、民俗等元素为一体,实现景区景观质量、游客服务设施、城市服务功能同步发展的思路得到学员一致肯定。“……再见洪洞,返程的高铁,带走了我的身躯,也带走了我对大槐树的乡愁……”培训结束返程之际,来自辽宁省的李宝星写下了这首感言小诗。质朴的语言,既是个人感怀,也是全体学员对“老家洪洞”的深切眷恋。

  全域旅游创建和生态文明建设“双促进”是洪洞的重要经验。

  水碧鹳复现,汾河珠翠明。在洪洞汾河国家湿地公园,一派清水碧波、鸟语花香的北国江南风光。该湿地公园集休闲健身、观光旅游和科研科普于一体,犹如镶嵌在汾河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在槐乡大地熠熠生辉。

  近年来,洪洞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汾河湿地保护和恢复为切入点,坚持高标准、规范化、常态化导向,围绕湿地保育、恢复重建、科普宣教、合理利用和管理服务5大功能,建设了8个景观广场、300米文化长廊、300亩生态植物园、40余万立方米的荷花长廊、1个科普宣教馆、300米科普长廊、3个观鸟台,再现了“一川碧水、两岸锦绣”的秀美景象。

  自建成以来,洪洞县在此已多次举办自行车骑行赛和“大美汾河”主题摄影展、书画展。2018年底,该湿地公园成为正式挂牌的国家湿地公园。

  全域旅游是全民共建共享的好事,既要让游客游得顺心、放心、开心,也要让居民生活得更方便、舒心、美好。

  走进洪洞文旅融合示范基地——洪洞大槐树文化中心城市会客厅,一座“根祖圣地 华人老家”主题浮雕墙映入眼帘:根字影壁、古大槐树、广胜寺、历山等古朴的浮雕无声地倾诉着洪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大型“槐树”主题雕塑顶部的“老鹳窝”盘旋着十八只鹳鸟,寓意着十八个移民省市的游子与老家不可分割的亲情;一泓清水自“槐树”根部汩汩流出,蜿蜒跌瀑至中心广场,象征着千万移民艰辛的迁徙之路和繁衍生息、代代不绝,也昭示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在创建中,洪洞县秉持“共建共享”理念,以文旅深度融合为突破口,创新打造了一座占地148亩的“主客共享”城市会客厅。这是该县推动“旅游+文化”“旅游+城市休闲”深度融合的创新亮点和重要成果。该会客厅的设计充分凸显了“家”文化元素,集旅游咨询服务、非遗文创产品展示等综合性文旅服务为一体,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位,完善了城市功能,成为热情的老家亲人迎接八方游客的城市会客厅。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成功创建,助推洪洞形成了特有的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之路,开拓了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局面,推动该县文旅业发展迈上了优质发展的“快车道”。(李安安)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