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乡位于侯马市城乡接合部,是典型的城中乡,全乡有23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6万人。近年来,新田乡围绕“振兴工业、商业、城镇经济”的“三三”发展战略,凝聚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激情与干劲,坚持一手抓中心工作,一手抓文明创建,连续多年荣获省“文明乡镇”、“文化工作模范乡”、“百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以及“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中国绿色名乡”等荣誉。
创新工作机制,营造创建工作良好氛围
该乡成立了文明创建工作领导组,建立乡领导包片、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的四位一体推进体系,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宣传组、督察组,从组织上保证创建工作有序展开。
同时,该乡科学制订了《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方案》,系统分析、梳理、分解创建指标,乡属部门站所、单位和各村(社区)结合实际制定了本单位创建计划,把创建工作纳入干部岗位责任制,建立并完善了一系列检查、考核、奖惩制度,实行量化指标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挂钩,为创建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充实文明内涵,提升全民道德素养
在全乡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我身边好人”、“讲文明、树新风”等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同时,突出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在机关,重点把礼仪教育与树立机关干部良好形象、转变工作作风结合起来,规范干部行为。在农村,25个村(居)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制定了村规民约并全部上墙。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致富能手、优秀党员评选活动,让他们的事迹感染和激励广大群众。
在全乡大力推进“道德讲堂”全覆盖,以讲座、课堂等形式精心设计活动内容,使其深入千家万户。
改善城乡面貌,推进人居环境持续优化
以侯马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为契机,该乡集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出台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各村(居)实行主干总负责、分管副职具体抓、村干部包片、党员包户、村民“门前三包”的网格化管理制度,利用会议、版面、公开栏、标语、广播等形式,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材料,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宣传力度。投入1050万元改造旱厕3500个。投入300余万元改造农村下水管网,新修建化粪池16个。投入133.2万元对辖区内的公厕进行改造升级。加大保洁力度,增加保洁清运人员,做到日扫日清,全天保洁,极大地改善了农村脏乱差的面貌。
目前,该乡已完成了25个村居的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南西庄等10个村建成了村民住宅楼,各村大街小巷全部硬化并养护完好,主街巷全部安装路灯,完成了改水工程,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北西庄等10余个村实施了天然气入户工程。村村建起了卫生所、便民服务超市、便民服务站、农资便民店、文化活动室及健身场所,“四化四改”、“六个一”“五个全覆盖”全面完成,各项基础建设不断完善。
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该乡立足实际,培育特色农业,实施规模发展,确定了以特色种植养殖、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为主的农业发展模式。在发展常青、西新城大棚蔬菜的基础上,完成无公害蔬菜大棚基地项目3处,初步形成合作社+基地+闲散劳动力规模发展的格局,提高了土地资源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依托全良肉食品有限公司,引导农民扩大养殖规模,从用地、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改、扩、新建养殖小区12处。建成了一批能带动农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便利条件。
充分利用城中乡的地理优势,以物流、建材装饰市场等为依托,带动仓储、加工、饮食、交通运输等产业迅猛发展。目前,全乡共发展运输、餐饮、家政、旅馆、仓储等个体企业300余个。同时,积极为广大农民提供再就业平台,实行政策倾斜,强化培训,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全乡剩余劳动力就业率提高了18.5%。
强化民生保障,维护全乡和谐稳定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实施,参合率达到99.98%。落实惠农政策,完善农村社保体系,建立低保养老、弱势群体救助机制,半数以上村实行了养老金发放制度。大力开展食品安全整治行动,从源头、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环节加强食品安全监督,严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构建覆盖全乡的志愿服务体系,建成志愿者队伍27支,多次组织开展关爱老人、学雷锋等社会服务活动。
落实“两免一补”政策,重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学校办学条件、教学水平大幅度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全民文化素养
近年来,该乡高度重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全乡25个村全部建起了文化活动室,形成了层次不同、功能齐全、形式多样的基层文化阵地。组建了300多人的新田雄风锣鼓队,排练出极具晋南特色的传统节目《威风锣鼓》,成为侯马市大型庆典活动的主打节目。充分利用本乡特色文化,重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乔村麒麟舞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店秧歌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推动了新田乡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
建立村级红白理事会,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杜绝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同时,通过举办科技知识讲座,将群众的注意力转移到学知识、提素质轨道上来,有力地推动农村文明新风的树立。
记者李卫红 实习生张田甜
责任编辑:席沛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