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马凤城:三座“连心桥”架起便民服务路

2017-05-12 08:57:47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小于书记,咱村的宅基地啥时候才能用啊?我家就等着盖楼房,儿子结婚要住呢!”近日,侯马市凤城乡西城村农民郭明合来到本村“便民服务站”,向当天值班的村“第一书记”于江军咨询。

    于江军认真记录了郭明合咨询的内容,详细说明了村里正在宅基地上统一建设上下水设施和集中供暖管道,告诉他解决好这些问题后,村里将统一安排开工建设的相关事宜。得到明确答复后,郭明合满意地走出了议事厅。这是侯马市凤城乡党委在今年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过程中,以“学”为基础,以“做”为关键,筹建“便民服务站”“村民议事厅”“最美微讲堂”三个服务平台,为群众办实事的常态化举措,被村民称赞为三座“连心桥”。

    “村民议事厅”,汇集民意办大事。每月1日,各村党支部组织乡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在村民议事厅集中讨论村里建设和发展的大事。通过群众出题、村级议题、双向互动、约谈走访,加强支部、党员干部与群众的沟通交流,推进村级事务决策的公开化、民主化进程。今年“五一”期间,西城村通过村民议事厅的民主议事,明确了村里红白理事制度的原则、目标和要求,安排了移风易俗的宣传引导工作。

    “便民服务站”,答疑解惑办实事。各村基层党支部以便民服务站为圆心,构建了务实高效的党员干部服务平台。村“两委”干部坚持每日一值班制度,通过法律援助、消费维权、扶贫救助等方式,为群众提供“一站式”“零距离”的高效便捷服务,推进党员干部重心下移,深入基层接地气,确保服务长效化、实效化、常态化。大到农业生产、土地政策、婚姻家庭、学校教育,小到家长里短、邻里之间、针头线脑,只要是群众关心的、需要解决的,都是党员干部在服务站工作的内容。

    “最美微讲堂”,宣传教育效果好。凤城乡以村为单位,以全村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为成员,开通微信群,建设学习宣传“微讲堂”。乡党委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题,采取村官巡回宣讲、党员干部讲、乡贤能人讲等多种形式,推进党性教育常态化。今年以来,各村通过“微讲堂”组织宣讲50多次。听众普遍反映,这样的党课形式新颖、内容生动,宣传教育的效果非常好。

    (秦明忠 郑瑾


     

责任编辑:席沛钊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