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不能忘却的记忆

2015-07-24 15:09:51 来源:临汾新闻网

    日寇暴行

    霍州地处山西中南部,历史悠久,矿藏丰富,抗日战争前,无论农业种植亦或是工业发展皆排在全省首列。然而,日寇侵占霍州的八年间,将这片人间乐土摧残成人间地狱,农业种植被鸦片种植所替代,工业发展停滞不前,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

    近日,记者走进霍州,在当地党史办的帮助下,调查抗日战争期间该地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以此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据霍州地方党史办史料记载,日本侵略军从1938年2月26日侵入霍州至1945年8月14日投降,侵占该地共计7年5个月又10天。而在占领期间,日本鬼子在霍州烧杀、抢掠、奸淫,无恶不作,所犯罪行罄竹难书。


    千名百姓无辜被害

    还记得《南京!南京!》上映期间,国人通过这部电影了解到鬼子屠杀中国人的历史,而在霍州,日寇侵占期间,各种惨案也是层出不穷,惨不忍睹。

    根据霍州党史办最近一次的实地调研,在日寇侵霍期间,人口伤亡为1480人,其中直接伤亡967人(死亡864人,伤46人,失踪57人),间接伤亡513人(被俘26人,灾民216人,劳工271人)。

    又根据霍州档案馆所存档案《霍县八年来被敌杀伤人口及各种灾害统计(1947年6月)》记录,全县被敌杀害810人,受伤与残废920人,被俘与被抓1450人,被强将563人,流亡失所者4700人。

    时代久远,不论史料记载如何,但就这些冰凉的数字背后隐藏的却是鬼子无恶不作的兽行。市党史办的工作人员在接待记者时表示,几十年过去了,很多受害人已经不在世上,好在他们曾抢救性地做过一次调查,将一些宝贵的口述资料留了下来。

    据霍州市白龙村村民委员会调查员刘更生在2008年9月29日对同村成喜有的调查报告显示,出生于1921年7月10日的成喜有曾在1938年4月目睹鬼子入侵白龙村首日,对无辜百姓进行扫射,当场就打死百姓7人。随后,又因为追捕一村民,而将一座六层木结构鼓楼烧为灰烬。

    第二日,又在村内南门处射击成年男子两名,还打死一名正在喂奶的母亲和她的孩子……日寇入境,罄竹难书,如禽兽,似恶魔!


    强征劳工有去无回

    家住霍州市北环路的马文老人今年76岁,他的父亲马三娃在日寇侵占霍州期间曾被强征为劳力,为鬼子修建铁路。“我父亲如果还活着的话,该有98岁了。听我父亲讲,1942年,我们家从河南老家逃荒到霍州投奔我舅姥爷,结果发现舅姥爷一家早就搬走了,就准备南下去四川,没想到出城时父亲和爷爷被鬼子给扣住了,让其去修铁路。”马文说,“给鬼子修铁路自然不愿意干,但是鬼子拿刺刀顶着我爷爷,不去也不行。”从河南逃荒而来的马文一家,原以为投奔了亲戚可以躲避饥荒,可没想到,这一来竟然掉进了地狱。“听我父亲讲,当时鬼子不给吃的,干一天活才给一个玉米饼子,好多劳工干的干的就晕倒在路上了。日本鬼子也不管,丢到一边让其自生自灭,剩下的劳工想过去看看都不让,好多人都是这样死的。”马文说,后来父亲和爷爷找了一个机会偷跑了出去,躲进了山里,才逃过做劳工的噩梦。

    根据霍州党史办的史料统计,日寇侵霍期间,强行征用劳工为日军修筑碉堡、筑路、修铁路等。史料记载的数字显示,日寇共在霍强征劳工812人次,后死亡79人,失踪42人。

    强征劳力,毫无人性,做牲口,失尊严!


    毁掉庄稼逼种鸦片

    1938年2月26日,日寇矢野部队第一旅团5000余人进入韩信岭,受到卫立煌部强有力的狙击后,迂回到汾西神符、朱家山一带,随后入侵当时的霍州,并控制了铁路沿线附近的村镇,自此,霍州部分地区处于日寇的控制之下。

    据霍州老人回忆,鬼子占领霍州期间,无恶不作,除了“三光”政策外,还公开推行鸦片政策,在霍州县城内贩卖鸦片等毒品。“我听母亲讲,当时鬼子要求城东赵家庄、河西白龙村、陈村等地的农民种植鸦片,村民不从,鬼子就打,打得可厉害了。”家住霍州市东堡村的刘亚玲告诉记者,她的母亲当年只有16岁,鬼子进村后,要求村民把种在地里的玉米全部销毁,然后强令种植鸦片,不种就不是“良民”,会被打死的。

    在种植鸦片的同时,日本鬼子还威逼农民吸食鸦片,据霍州党史办的史料记载,仅霍州塔底村60多户人家中,烟民就有四十五六户,几乎每家都有一支烟枪。由此可见,日寇侵霍期间,吸食鸦片人数之多、耗资之大,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在如今的霍州,很多老人常常将吸毒者称之为“麻包太君”,这个称谓就源自鬼子侵霍期间。“鬼子威逼百姓吸毒,据我母亲讲,当时县城内不少人因为吸食毒品而倾家荡产,家破人亡,即使当时的首富安家也未能幸免,而县城内时常能看到面无人色、骨瘦如柴、身披麻布的‘料子鬼’四处游荡,人称‘麻包太君’;更有甚者,全城几十户暗娼大都是吸食毒品无法维持生活而堕落的妇女,或因父母吸毒被卖身的姑娘。”刘亚玲告诉记者,她的母亲去世较早,就在快要离世前,还对死在鸦片侵害下的大舅念念不忘,对鬼子的痛恨更是一生不减。

    鸦片入侵,灭绝人寰,毒害深,赛地狱!


    掠夺财产饿死百姓

    据霍州党史办的调研报告显示,日寇侵霍期间,霍州居民财产损失土地2670亩,房屋2490间,树木48846棵,禽畜14078只(头),粮食81.053万公斤,服饰17716件,生产工具4667件,生活用品8225件,砖10万块。

    霍州自清末以后,便是我省南北重要的交通要道,更是全省粮食、食盐等大宗货物流通的必经之路。而霍州一带,更是粮食种植的绝好地带,日寇侵霍前,本地居民皆能吃饱饭。而又因为霍州煤炭资源丰富,以此带动了工业的发展,当地百姓在农闲之时进城打工,皆可以获得不菲报酬。

    据霍州党史办的史料记载,1937年,霍州共有各种商铺22类102家,共拥有资金44万元(民国货币),另外还有两家官字号的商店,即鼎泰裕盐店和营记公司。发展庞大的工商业对周边县区具有一定的辐射作用。而日寇侵霍之后,霍州工商业、农业、工业皆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据霍州市上曹村村民委员会调查员申李喜在2008年10月9日对该村出生于1923年的申耀南和出生于1935年的王二才两人进行走访调查时了解到,1938年日寇在该村抢走申光泽家一头耕牛、900只鸡、100余只羊,这户人家一夜之间从富有之户变成了乞丐。而这样的情况在当时的霍州屡见不鲜,为了抢夺财物,日寇甚至干起了绑架的“买卖”,大肆搜刮群众的财物粮食,为此不少百姓因为鬼子的掠夺而饿死在家中。

    搜刮掠夺,无恶不作,损粮财,百姓恨!(杨全


     

责任编辑:刘静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