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4月16日,农历三月初十,是霍州市大张镇贾村传统庙会。步入贾村,只见笔直宽敞的柏油马路、独具特色的文化墙、整齐划一的农民新居,村里村外干净整洁,家家户户树绿花红,物资交流车水马龙……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和谐发展的新农村美景。
“贾村位于霍州市新城区东郊,依山傍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素有‘下了贾村坡,秀才举人多’的美称,贾村娲皇庙现存清代壁画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描绘女娲神话故事的壁画,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与研究价值,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该村正在积极创建省级历史文化、特色文化示范村。”大张镇镇长周霍津开门见山地介绍说,贾村是全省确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全村共有580户、2800余人,耕地面积1500亩,全村以劳务输出、商贸流通和建筑业为主。近年来,该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合理规划,全民参与,突出特色,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农业为主导,积极推进新型中药材基地,优种养殖基地和经济林基地,立足本村实际发挥本地优势,围绕城郊搞调产,围绕南山搞绿化,依托古庙搞旅游,围绕环境搞整治,不断推进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新农村建设取得可喜成就。
当记者来到贾村文化活动广场时,这里早已人声鼎沸、乐音回荡。舞台两侧“唱大戏继承传统艺术歌颂盛世好生活,逢庙会弘扬现代文明建设小康新农村”红色标语格外醒目。舞台下,十里八乡的村民早早便拿着马扎来到舞台周围,里三层外三层地把舞台围得水泄不通,翘首期盼。舞台上,临汾市群众艺术馆、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文艺工作者、文化志愿者和演职人员马不停蹄地忙着调试音响、更换服装,此时的贾村比过年还热闹,大家都沉浸在热闹欢乐的气氛中。
上午10时,随着各项准备工作的陆续完成,演出准时开始。欢快热烈的开场鼓舞《太平欢歌》拉开了演出的帷幕,文化志愿者们相继登台,独唱、舞蹈、乐器独奏、歌伴舞等精彩的节目陆续上演,一场视听盛宴让观众大呼过瘾。
舞蹈《剪纸姐妹》中,极具民族风格的服装上绣着剪纸花纹图案,舞者头上系着别开生面的剪纸笑脸。舞蹈与剪纸的巧妙融合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纷纷点赞。剪纸来源于民间,而群众文化基层行将剪纸艺术带回民间,让更多人感受到剪纸的魅力所在。通过走基层又能汲取更多的创作灵感和养分,真正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黄河是远亲,汾河是近邻,看到大槐树就打开了家门。我说草编的绿地,如花似锦,你说剪纸的山水,也有根!汾河是近邻,黄河是远亲,看到戏台子,就找到了知音,你说皮影的世界演绎方寸,我说木版的年画有灵魂。我的家呦与水为邻,清凌凌的水中翻起金鳞,跨河的彩虹桥越走越顺,汾河畔又添新年轮。我的家呦,与水为邻,哗啦啦的浪花拂去风尘,通天的机场上,白云驾到,花果城喜迎,远方客人!”国家二级演员尹玫和临汾市群众艺术馆舞蹈队带来的歌伴舞《与水为邻》具有浓浓的民族风,这首歌是临汾市委、市政府邀请北京著名词曲作家为美丽临汾写的12首临汾新民歌之一,传统的民歌和中国的旗袍、古朴的舞伞,让乡亲们直观地感受到了浓浓的乡音乡情和民族文化。
随后女声独唱《节日欢歌》、男声独唱《父亲,我记住了》依次登台,高水平的出彩表演赢得了现场父老乡亲们的热烈掌声。唢呐独奏《春秧歌》,电子小提琴表演《决斗》……节目一个接着一个,笑声一阵高过一阵。歌曲《永远跟党走》《游击队之歌》《情系老百姓》将活动推向高潮。活动现场,70多位演员以饱满的热情,为乡亲们奉上了文化饕餮盛宴,丰富多彩的演出形式,精彩的文艺演出送到了百姓家门口,人们扶老携幼举家观看,对这一文化惠民活动交口称赞。62岁的村民刘九凤激动地说:“这几年,村子变化可大了,路修好了,农家书屋建起来了,家家户户也都用上了天然气,现在咱农民富裕起来了,文化下乡丰富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村里人的日子是越来越好了!”
这场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主题的文艺演出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主办,市群众文化艺术馆和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承办,参加表演的队员们感受最深的是,活动所呈现出富有特殊意义的节目促进了文化的传承,让群众感受到了文化的正能量,而参加舞蹈队让她们的业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同时激发了更多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是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等六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市一项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这项活动自2015年开展以来,已经惠及了我市17个县(市、区),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文艺志愿者一起进农村、进社区、进工厂、进学校,进景区,公益演出完成了60余场次,通过活动转变了文艺工作者的工作作风,同时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精彩的文艺节目,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提升了我市的文化服务能力,有力的推动了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记者手记
让文化扎根基层
“大美临汾·群众文化基层行”活动是为全社会提供广泛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群众文化活动,几年来,演出团队先后走进乡村、社区、广场、敬老院、军营、厂矿等地,义务演出60余场,将一场场精彩的文艺演出送到基层。从最先开始的被动联系基层单位表演到现在基层单位主动邀请表演,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深受群众喜爱。同时,从最初市群艺馆仅有的一支舞蹈队,到现在已拥有的21支表演队,参加人数增至530人,从表演队伍的发展壮大,到被邀请表演,说明群众文化基层行活动真正扎根到基层,深入民心,也让基层群众感受到了大美临汾的巨变。
记者 范韶华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