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县春季造林4万亩 四旁植树60余万株

2015-05-13 08:15:14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今年以来,吉县紧紧围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两大主题,采取有力措施,以造林绿化、资源保护、林业产业等工作为突破口,加快推进林业重点工程进度,大力推进生态林业建设,造福社会。全年实施总任务5.16万亩的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示范林,吕梁山生态脆弱区“三北”防护林示范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二期退耕还林等6处林业工程。截至目前,春季共完成造林任务4万亩,完成四旁植树60余万株,育苗0.07万亩。

    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一是位于壶口和克难坡景区的壶口景区石质山区绿化工程,总投资300万元,规划面积1000亩,分两年实施,该项目是打造绿色壶口、生态旅游、不断提升壶口景区生态内涵的一项配套工程,工程采取混交模式,树种配置乔木以侧柏为主,花灌为丁香、连翘、火炬、山桃、山杏等。目前已经全部完工。二是实施环城绿化后续工程,补植补种花冠30余株,提高环城绿化的色彩效应。三是实施总投资560万元的壶口镇留村万亩生态经济型示范工程目前已完成人工造林1.4万亩,栽植经济林3100亩,生态林1.09万亩。四是启动实施了壶口镇陈家岭村、柏山寺乡大庄村、东城乡真村3个村庄绿化工程,在村道两旁栽植了云杉、国槐、杜松等树种,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五是实施了壶口高速公路引线石质山绿化工程,栽植侧柏10万余株。六是实施了清水河道二期绿化工程。

    四项保障措施推进造林绿化建设。一是规范程序,做到层层把关。林业部门采取班子成员包工程、股站级包片、技术人员跟班的工作方式,将今年造林绿化任务层层分解落实,一级向一级交账、一级向一级负责。在此基础上,再将每个工程、每个项目落实到位,做到任务落实、进度落实、质量落实。二是科学营林,创建精品工程。第一是规划科学。全县一盘棋,以乡镇为单位,整流域推进,实行林、田、路、垣、沟、坡、梁综合治理。第二是模式科学。全部采取混交模式,在完成造林的同时,形成自然的生物隔离带,保障森林安全。第三是树种科学。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树种选择多元化,能栽经济林栽经济林,能栽生态林栽生态林,在充分考虑生态和经济的同时,兼顾到色彩的因素,营造“百花迎春,绿荫护夏,红叶映秋,松柏伴冬”的季相效应。三是精心组织,工程管理到位。工程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管理办法,确保工程管理程序规范化。四是造管同步,森林管护办法好。“三分造、七分管。”过去年年造林不见林,主要是重造轻管、责任不明确的原因。近两年我县坚持造管并重的原则,严格按照栽得下、围得上、管得住的要求,实行机械围栏,树碑宣传、千亩设岗、万亩建站,确保造一片、围一片、管一片、绿一片。目前,建设了4个管护站、5个林场、8个管护点、117名护林员,从片区到护林员层层明确了管护区域和面积,层层签订管护责任书,实现了网格化管护无死角、零漏洞。(刘京健 刘亚婷

    


     

责任编辑:柏东丽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