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县:扶贫开发工作在全省获得“两个第一”

2015-09-09 10:44:35 来源:临汾新闻网

精准扶贫看吉县

    临汾新闻网讯 “近几年,我们县把扶贫的重点放在了产业扶贫、移民搬迁扶贫和教育扶贫三个方面,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8月26日,在去往吉县东城乡的途中,该县扶贫局副局长张东明向记者介绍,按照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扶贫标准统计,2014年底,该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78元,比2010年增加了1872元,四年将近翻了一番;全县贫困人口3.9万人,比2010年减少了2.6万人。
    吉县地处山西省西南部、吕梁山南端、黄河中游东岸,属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在11万的总人口中就有9.4万是农业人口。2002年,该县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2年被列入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在十多年脱贫致富的艰难道路上,吉县的决策者们一任接着一任干,抓紧扶贫不放松。在组织实施好整村推进、移民搬迁、教育扶贫等项目的同时,吉县依托县域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把发展苹果产业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攻方向。2014年,全县苹果总产16万吨,产值8亿多元,果农人均果品纯收入6000元,苹果产业的发展有力促进了低收入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该县扶贫开发工作在全省取得了“两个第一”,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全省第一,扶贫开发年度考核全省第一。
    产业扶贫摘“穷帽”
    “我家在曲嘴有20亩果园,而且是靠路边最远的一家,以前光听说县里有扶贫工程,但我做梦也没想到会在我家果园前修建田间路。”在东城乡社堤村,62岁村民刘永定给记者讲起他之前卖果子的事。以前果子一成熟最熬煎的就是怎么把苹果运出去,因为当时只有一条翻沟的土路,碰到下雨天车子根本就走不动。在搞扶贫工程时,县里为该村修建了一条3.2公里长的田间路,惠及200多户果农的1400多亩果园。
    在去往太和村的途中,东城乡副乡长葛根朝向记者介绍了路两边果园里的太阳能杀虫灯:“这种杀虫方式避免了喷洒农药,为我们生产有机苹果打下了基础,每一盏杀虫灯覆盖面积为30亩左右。”2014年,吉县连片开发试点建设计划实施有机苹果示范基地720亩,果园减密间伐875亩,老果园改造450亩,果园田间路硬化12公里,果园防雹网搭建300亩,太阳能杀虫灯安装400盏,果园生产管理操作间建设125间;扶持龙头企业及市场体系建设4个,专业合作组织2个,培训工程2400人次。目前项目扶持龙头企业及市场体系及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已全部完成,正在组织验收报账,有机苹果基地建设及果园防雹网搭建、太阳能杀虫灯安装、果园田间路硬化项目已完成政府采购招投标,进入开工实施阶段,计划9月底前全部完成。
    移民扶贫绘“蓝图”
    整齐划一的居民新区,人气旺盛的新村广场,走进东城乡西村,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幅新农村的画面。记者了解到,如今的西村是2012年修建的,共有38户村民,之前的西村在一处山沟里,村民住的全部是窑洞,就在搬进新村的一年时间内,先后有多处窑洞坍塌。“十二五”以来,吉县累计投资3866万元,实施扶贫移民搬迁7732口人,其中2015年2500人,目前正在组织实施之中。全县各年度移民搬迁当年房屋开工建设率100%,主体完工率100%,入住率达到40%以上。
    “老早就想从沟里搬上来了,以前每到下雨天晚上就不敢睡觉,生怕窑塌了,前年刚好碰到县里的扶贫政策就搬上来了,这下住在新房里安心多了。”今年61岁的西村村民陈记森告诉记者,他们家是去年才搬进新家的,还领到了2.46万的扶贫款,就在搬家几天后,陈记森原来在沟底住的窑洞就坍塌了,现在想起来非常后怕。
    记者了解到,该县移民搬迁采取“政府引导、群众自愿、自筹自建、适当补助”的原则,由县扶贫局组织各村需要移民搬迁的农户自主实施,县扶贫局予以财政扶贫资金补助每人建房补助4200元,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补助800元。
    教育扶贫撒“雨露”
    “我是去年考上大学的,没想到正当全家人为我的学费发愁时,县扶贫局工作人员为我送来了5000元。”2014年,车城乡桑村建档立卡贫困生陈晓璐考上长治学院化学专业,全家人既高兴又发愁,后来在贫困大学生教育扶贫的资助下圆了大学梦。近年来,吉县按照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扶贫对象优先扶助的思路,累计使用财政扶贫资金435.49万元。其中,扶助高中生227名,大学生153名;进行“雨露计划”扶助职业技术类学生1279名。
    董钰是吉县屯里镇庄子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父亲李海刚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每年都靠种3亩玉米和打一些零工养家糊口。去年,董钰在吉县职业中学上学,因家庭经济困难,几乎就要辍学,在县雨露计划教育扶贫的资助1500元帮她渡过难关,今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社会科学院法律文秘专业。
    张东明向记者介绍了该县教育扶贫的政策,对当年考上二本B类以上院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学生予以教育扶助,每生一次性补助5000元;2013至2015年,对就读于中、高等职业技术类、技工类、一年以上劳动预备制技能培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校学生予以“雨露计划”教育扶助,每生补助1500元;贫困高中生的资助由吉县一中自主确定,每生每学年补助800元。
    记者 杨琦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