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自2014年吉县被确定为全国首批30个光伏扶贫试点县之一后,该县围绕国家光伏扶贫政策导向,将光伏扶贫作为全县实施精准扶贫的一项重大举措,开始利用闲置的山坡地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建设装机总容量为100千瓦的光伏发电站,力促改变过去被动式“输血型”扶贫向主动式“造血型”扶贫创新发展方式转变。
截至2015年底,该县完成了21个村级100千瓦光伏扶贫发电站,每个村100千瓦的光伏发电站预测年发电量16.5万度,年经济效益16万元,可节约标准煤65.4吨,减少CO2排放量171.5吨,SO2排放量0.6吨,氮氧化合物0.5吨,相当于7亩森林吸收量。
2016年,该县继续建设20个村级光伏发电站,同时大力推进40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建设,力争2017年实现61个贫困村全覆盖,2018年实现全县79个行政村分别拥有一个100千瓦的光伏扶贫发电站全覆盖。
项目的建设采取与国家电网并网运营。每发一度电国家电网补贴0.42元,项目最少运营20年。项目所产生的收益除优先偿还建设本金外,剩余部分收益的60%用于资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0%用于扶持贫困村的产业发展项目,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该县屯里镇窑曲村是2014年首批建设的100千瓦村级分布式光伏电站,已与国家电网并网运行。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2户、529人,日均发电量388.9度,年发电收入14余万元。按照60%计算,可有8.4万元用于资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2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每年可获得补助159元;5.6万元可用于扶持产业发展和扩大贫困人口受益面。
此外,还有大型光伏企业积极与该县洽谈建设240兆瓦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据悉,如果项目能够落地,全县光伏发电量每年可达到3.45亿度,每年可提供税收4800万元,为该县脱贫贡献3348万元。(闫海斌)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