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重点 补短板 强弱项
临汾新闻网讯 今年以来,吉县紧紧围绕“六大发展”,持续推进“六大突破”,进一步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挖掘潜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从十个方面着手,奋力开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着力在项目建设上取得新突破。一是抓重点。计划完成投资32.06亿元,确定实施涉及产业发展、道路交通、城乡人居环境改善等十个领域,涵盖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方面的60项项目工程,又从中筛选了苹果园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东城提黄灌溉工程、旅游循环公路改造工程、人祖山旅游循环公路建设工程等十项重点工程,重点谋划、推进和突破。二是抓招商。加强对形势和政策的研判,创新招商引资的办法,实施精准招商。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各类招商活动,把更多的投资者引到吉县、留在吉县。同时,营造一个亲商、安商、富商的好环境,把吉县打造成投资的福地、洼地。三是抓落实。实行县级领导包联项目责任制,明确项目责任单位、进度时限和质量要求,集中力量、不遗余力地推进,通过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进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
着力在苹果产业上实现新提升。一是发展有机。按照“既要积极推进、又不急于求成”的原则,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组织果农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造和建设有机果园,科学地、稳步地推进苹果有机化。二是打造园区。集中资金和力量,打造现代苹果园区,全面改善苹果生产条件。制定全县的苹果园区建设规划,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防雹网、杀虫灯、新型农机具等装备,发展滴灌、微喷等节水灌溉,把每个垣面都打造成精品园区。三是加强管理。加强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广减密间伐、蜜蜂授粉、旱作栽培、黑膜覆盖、抗旱保水等先进实用技术,完成减密间伐10000亩,积极引进培育试验新品种,引导发展早、中熟苹果,逐步使早、中、晚熟品种结构趋于合理。成立由果农、果商、果库、农资经销商、深加工企业代表组成的果业协会,发挥行业组织作用,规范苹果生产和销售行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四是提升品牌。高度重视品牌定位、形象塑造和宣传推介工作,按照“统一分级、统一标识、统一包装”的要求来营销,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形象、统一推介”的原则来宣传,不断提升吉县苹果品牌的市场辨识度和影响力。五是拓宽市场。有计划、有步骤、有策略地拓宽销售市场,方式多样,高端化、大众化并重,线上、线下结合,定点和配送齐抓的方式创新销售模式。
着力在旅游发展上培育新优势。一是抓紧完善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修订完善全县旅游发展规划,以科学的规划来引领指导全县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按照综合改革试点县的要求,加强旅游产业体系建设,大力推动旅游业与其他关联产业融合,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形成大旅游产业格局。二是打造精品线路。建设克难坡至大圪塔村、管头山至人祖山旅游公路,尽快把壶口景区、克难坡景区、人祖山景区、苹果观光园区有机地串在一起,打造县域精品旅游线路。同时,推进壶口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加快人祖山的开发进度。三是加强景区管理。积极探索旅游景区管理权、经营权分离的模式,运用市场化、公司化、专业化的方式建设景区,逐步完善景区的开发、建设、运营体制机制。要坚持综合整治和联合执法相结合,依法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深入开展景区环境大整治活动,加强从业人员教育管理,不断提升全县旅游业的服务水平和整体形象。四是强化宣传推介。综合运用各种宣传推介手段,从传统的新闻报道、媒体广告、展会推介,到网络、微博、微信等,全方位、立体式加大宣传推介的广度、深度、强度。
着力在工业经济上构筑新支撑。一是改造提升煤炭产业。抓住政策机遇,加强煤炭工业运行监测调节,组织企业积极参加煤博会、煤炭订货会等活动,采取多种形式,推动产销有效衔接。同时,煤炭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提升产业的水平和效益。二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煤层气、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等产业,努力成为全省山区县中重要的新能源基地。
着力在脱贫攻坚上开创新局面。产业脱贫方面,主要依靠苹果产业、旅游产业、光伏产业,因人因地施策,帮助贫困群众发展生产;易地搬迁方面,今年完成30个村720户2500口人的搬迁任务;教育脱贫方面,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加大贫困学生扶助力度,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生态补偿脱贫方面,承接好政策,有计划地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电商脱贫方面,大力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帮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农产品网络销售;基础设施脱贫方面,实施好安全饮水到户、乡村公路建设、电网改造、广播电视和电讯宽带“村村通”等工程;社会保障脱贫方面,落实好低保政策,建立完善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制度,有效解决突发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问题。同时,引导社会组织、爱心人士参与脱贫攻坚,充分发挥各级扶贫工作队、县直单位包扶、第一书记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坚决完成26个村、10000口人的脱贫任务。
着力在城乡建设上打造新亮点。在新城建设上,完成新城路网、府前广场、污水处理、热源点建设。老城区改造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集中连片、打造亮点,群众主体、和谐稳定”的原则来推进。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实施饮水改善、危房改造、移民搬迁等项目,完善村庄美化、绿化、净化工程,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改厕、改灶工作,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着力在生态建设上再获新成效。一是依法加强环境整治。一方面继续加大煤改气的力度,能改则改,能集中则集中;另一方面,大力推行节能环保燃煤锅炉改造。同时,大力开展水环境治理,制定水污染防治计划实施细则,做好地表水的断面水质和饮用水的检测工作,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二是持续构筑生态屏障。植树造林的重点是“一带一环”。“一带”,即高速引线、209国道改线通道及两侧,“一环”,即县城周边。集中力量,让县城周边的荒山披上绿装,让公路沿线成为风景。
着力在改革开放上增添新活力。一是在改革上,坚决破除无关紧要、无动于衷、无所作为的现象,坚决改变等靠、应付、虚假的做法,做到真改、深改、积极改。二是在开放上,转变消极、被动、封闭、保守的思想和走不出去、引不进来、融不到一起的局面。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动融入京津冀、环渤海、黄河“金三角”等区域,加强交流合作。三是在民营经济发展上,认真落实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设立“企业应急周转互助资金”,帮助企业解决创业难、融资难、用地难等发展难题,着力提升小微企业发展能力,为民营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认真实施中小微企业成长工程,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着力在民生改善上顺应新期待。一是继续抓好教育事业。实施一中教学楼建设项目、东关示范幼儿园搬迁项目、薄弱学校改造项目;鼓励兴办普惠性幼儿园,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新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二是提升医疗卫生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继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快提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引进专业人才、培养本土人才,建设县、乡医疗远程会诊系统,有效提高医疗卫生保障和服务均等化水平,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同时,拓宽创业就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并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着力在安全生产和维护稳定上达到新水平。一是深入抓好安全生产。把预防贯穿安全生产工作的全过程,加强对煤矿、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森林防火、地质灾害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确保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治理、及时消除。二是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对群众的合理诉求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及时解决。加大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排查调处工作力度,切实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内部、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深入开展“平安吉县”创建活动,集中开展打击“两抢一盗”专项行动,保持“打黑除恶”高压态势,严密防范、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陈健翔)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