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县:解决实际问题 维护群众利益

2016-06-17 09:57:29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一排排太阳能正在发电、一排排文化墙倡导文明、一排排新农村整洁美观……在麦浪翻滚、花红草绿的美好时节,吉县屯里镇窑渠村显得更加格外美丽。

  在这里,村民们无不感受到农村“第一书记”带来的憧憬与希冀,百亩油用牡丹基地建设、土地流转工作加快推进、新村泄洪渠资金申请有望落实,这正是由该县县委宣传部选派的第一书记白峰,向上级部门申请,为窑渠村兴办的大事、实事。

  去年8月,“第一书记”白峰来到窑渠村。一进村,”白峰就开始进入工作角色,调查村情、收集民意。为了能够和村民拉近距离、打成一片,他脱下“皮鞋”穿上“布鞋”,视村民农时忙闲,入户上门走访。有的村民白天不在家,他就晚上去;有的村民白天在地头干农活,有时他就去帮忙,边劳动、边唠嗑、边了解村民的想法。

  通过调查,他发现村民思想文化落后、民生项目不力、党组织软弱涣散,为此,他组织为村里60岁以上老人进行免费体检、为贫困学生捐助、为困难村民捐赠衣服,修缮了村委会,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修建了“村德村史管”,把党的建设各项工作落到了实处。

  像白峰一道驻村任“第一书记”的,在吉县有62名,他们个个兢兢业业、发挥特长,奋战在农村第一线,帮助贫困村脱贫致富。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吉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79个行政村,62个是党组织软弱涣散和建档立卡贫困村,为了完成脱贫既定目标,该县县委组织部专门成立了“下乡办”,着重在第一书记工作、生活、管理上下工夫,抓宣传、抓培训、抓载体、抓管理、抓服务、抓协调,解除“第一书记”的后顾之忧。

  同时,该县还对“第一书记”定制了争优标准,逐月逐项考核,激励第一书记的干劲与热情,带领贫困村主动脱贫,让基层党的组织“活”起来,帮助村民发展致富产业。

  该县柏山寺乡南耀村“第一书记”郭超,是由市总工会选派来的,去年上任不足三个月,就按照上级要求完成了南耀村软弱涣散全部整改任务。同时,还带领村“两委”主干,主动与村民结对帮扶、与贫困户结亲帮扶,让贫困户吃“偏饭”、得实惠,早脱贫、早致富。

  壶口镇陈家岭村“第一书记”加丽秀,是市住建局的一名科员。为了在任期内让陈家岭村发生明显变化,加丽秀把村当成自己的家、村民当成家人,帮助困难户申请低保,帮助某村民解决了因早年户口年龄登记的错误,给村民修建蓄水池、搞村庄绿化、修建休闲广场。

  村民陈辛忠说:“自从加书记来到我们村后,就非常关心我们这些困难户,让我们吃上了自来水,帮助我们销售苹果、关心困难户,这是我们有目共睹的。”

  从吉县人民法院下派壶口镇南垣村的“第一书记”杜成敏,以资源优势换发展空间,以“输血”变“造血”,依托村域优势,带领村民远赴陕西省咸阳市袁家村进行小吃一条街考察,帮助村民在壶口景区开设了50余个小吃摊位。

  从县政府采购中心下派东城乡东城村的“第一书记”李金亮,发挥自身优势,带领村“两委”班子跑项目、争资金,把幼儿园改建、光伏发电等项目落到实处,并处理了村民陈成才、张焕晨长达六七年的矛盾纠纷,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誉。

  ……

  这些都是该县“第一书记”扶贫工作中的一个缩影。他们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截至目前,共为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200余个,帮助贫困村发展产业扶贫项目80余个,为贫困村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基础。(闫海斌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