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节前,“苹果之乡”吉县喜事临门,苹果出口美国首发式隆重举行,出口澳大利亚签约仪式也紧跟进行。经过30年的发展,吉县苹果已形成大产业、大气候,28万亩苹果、两万余户果农、18亿吨的产量、8亿元的产值,让吉县稳摘全省苹果第一大县的“桂冠”。
在苹果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只有提质升级,不断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吉县苹果产业才能处于不败之地。为此,该县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吉县苹果“提质升级”战略决策和走“规模化发展、有机化生产、品牌化营销、产业化开发”的发展思路。
减密间伐:果树也要计划生育
2015年元月中下旬,吉县最低气温为零下十三度。连日来,中垛乡南坪村公路两边的果园里人头攒动,十几个人围着一棵果树议论着。只见其中一人大声说:“就这么定了,这棵树要砍伐。”说话的人叫梁永忠,是一位果农,也是村里的技术员,还是果树间伐队的队长。在一个多月时间里,在这位队长的带领下,中垛乡组建的14名果树间伐专业队,分成两组,已在南坪、南光等几个村间伐果园1000多亩地。
吉县果树研究所所长窦兴华介绍,减密间伐关系到苹果的质量和价格。树龄到了15年以上后,树大、枝密,果树之间争水争肥争阳光,授粉也差,造成营养不良,果个小、红度不够,整体质量差,与市场需要的果个大、着色好、果型端庄的标准格格不入,影响到价格和效益。2014年6月份,该县召开果业发展座谈会,下决心引导果农走好减密间伐这步棋,县果业中心聘请专家巡回8个乡镇对果农进行了技术培训和动员。
减密间伐最早是从东城乡社堤村推广开的。县果业中心给村里提供了伐树用的油锯,派出技术员跟踪指导,果园密度大的果农积极性挺高。宣传部门及时将社堤村减密间伐的情景拍成微电影《果园革命》,在县电视台播放,影响很大。一些对果园减密间伐心存疑虑和思想徘徊的果农,坚定了信心,主动找到果业中心和乡镇,要求间伐。中垛乡是吉县发展果园较早的乡镇,成立了专业队,给队员配置了工具和统一衣服,发放出工补助。在村干部的带动下,仅南坪一个村,就间伐了800多亩。果农梁建民家有13亩果园,因为果树密,这几年投入大、收入少,这次减密间伐积极性高。说起间伐的好处,梁建民说:“果树也要计划生育,不能只图数量不管质量。”目前,吉昌、文城、车城几个苹果种植乡镇也纷纷组建间伐队,减密间伐在吉县四面开花,接受减密间伐果园面积达4万余亩,也让2000余户果农受益,苹果品质得到大幅度提高,商品率和价格水涨船高,因为这项技术的推广,果农每年增收达6000余万元。
有机化生产:占领高端市场
有机食品最受消费者青睐,有机苹果也成为水果市场的高端产品。
为了保证有机苹果生产目标顺利实现,该县以200多个苹果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制定有机苹果生产流程,进行土壤有机化改良,对果农进行有机化生产培训,并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分片指导。同时,出台了四项保证措施:大力开展有机苹果生产技术普及,邀请专家教授对有机苹果示范园的3000余家农户进行了全方位的有机苹果生产技能培训;投资90万元对冰雹易发区150亩苹果搭建了防雹网;投资1700万元配套建立苹果质量监测综合服务中心,保证有机苹果质量达标;推进苹果保险业务,给全县16000亩苹果签订了种植保险。
吉县发展有机苹果迎合了市场需求,也得到了国家政策扶持机遇,有吕梁山连片特困地区百万亩山地有机苹果项目的支撑,更有企业的支持。2013年8月24日,吉县共有三项苹果专业化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山西焦煤、阳煤集团、山西澳坤量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3家企业注入资金,支持吉县发展有机苹果和销售。从此,吉县有机苹果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给从事有机苹果生产的果农吃了一颗“定心丸”。以山西澳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例,与吉县吉昌镇阳丰苹果专业合作社携手合作后,发挥企业优势,开展有机苹果认证,对果农进行培训,采取统一供应物资、统一果树整形修剪、统一配方施肥、统一配方打药、统一包装和统一品牌销售的“六统一”模式,指导社员生产转换期有机苹果,收购并销售社员生产的转换期有机苹果。经过4年的发展,吉县有机苹果生产取得可喜成效,2.5万亩苹果通过有机认证,有机苹果生产取得成功,得到市场认可和消费者的青睐。
果园上水:提供坚强后盾
果园灌溉到位是苹果品质的基本保障,吉县的果园全处于旱地,靠天吃饭,遇到雨水充足的年份,苹果个儿大、质量好、卖价高,果农最盼的是果园能浇上水。吉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强晓辉说,要打破果园缺水的瓶颈,关键是兴修水利设施。
三年前,吉县只有果园节水灌溉工程15处,覆盖果园3.5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仅1.6万亩,远远满足不了果园的需求。2014年,该县完成吉昌镇勒马垣、东城乡社堤太和垣、中垛垣三大垣面1.7万亩果园水利设施,安装滴灌、渗灌、微喷等进园节水措施。
近年来,县果业服务中心制定和实施了果业发展三年规划,在沿黄河的东城、柏山寺等4个乡镇,建设6处提黄灌溉工程,覆盖果园14.2亩;在中部的吉昌、车城等乡镇,建设14处小型提引水工程,新增和改善果园节水灌溉面积8.6万亩,在东部屯里镇,以开发利用地下水和天然水源为主,建设两处机井配套与闸坝蓄水工程,发展节水灌溉3000亩。同时,在水源不足区域,建立旱井19500眼、水池176座,补充灌溉4.83万亩,实现果园灌溉全覆盖。
果园水利设施的兴建,为吉县苹果产业提质升级提供了有效保证。对于县里修建水利设施,最高兴的是果农。柏山寺乡西石泉村经营着100多亩地的庄园大户冯大发说:“这几年就吃了缺水的亏,有了水,果园的收入再增加两成都没问题。”(陈健翔)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