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他毕业于师范学校,步入社会的第一站就是学校。他当过教师,任过校长,后因工作需要弃教从政。但十年的教师生涯,使他和青少年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今,他年逾古稀,早已退休,但退而不休,在多个涉老机构中担任重要职务。他乐观、积极、阳光向上,身上凝聚着满满的正能量。虽整天忙于各种事务,他仍倾情关注青少年的成长成才,体现了一个老同志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的责任与担当。他就是吉县关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刘党生。
2004年,刘党生被任命为吉县关工委副主任。他这样说,脱离教育界从政,使他能在更多领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丰富了经历、阅历,但也留下了遗憾。教师岗位的神圣、教育职业的神圣,使他不能再放弃为下一代工作的机会,他要用实际行动弥补以前留下的遗憾。为此,十多年来,他尽其所能地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为下一代办实事、解难事。
2012年,在县关工委开展的“学习孟佩杰,做合格接班人”主题活动中,他亲自撰写演讲稿,和“五老”宣讲团的老同志们一起下乡镇、进校园、上讲台,共举办报告会35次,受教育达5万人次。他生动感人的演讲震撼了师生,许多同学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县关工委办公室把他的讲稿进行整理后,以《学习孟佩杰学什么、怎样学》为题,刊登在《吉县关心下一代工作简报》上,深入宣传了孟佩杰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推动了“学习孟佩杰,做合格接班人”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
2013年,在县关工委开展的“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教育活动中,他针对青少年思想实际,撰写了《实现中国梦,始于我的梦》的演讲稿。他深入城区和部分乡镇学校,和同学们面对面交谈如何把个人梦和国家梦联系起来,脚踏实地成就梦想,使同学们受到了深刻教育。这篇文章也刊登在县关工委简报上,起到了很好的交流和宣传作用。
2014年,在全县“弘扬家风、村风”的主题活动中,他和关工委的几位同志深入调研收集整理了全县优秀家风、村风的家庭典型,编写成讲稿。按照县委宣传部的安排,深入全县8个乡镇和学校宣讲,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少单位邀请他作报告,对引领社会风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吉县精神的宣传活动中,他和书协的同志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名人名言、劝学、励志内容以书画的形式送到了西关小学、祖师庙小学、东城学校等20所学校。同时组织开展了书画进校园活动,为打造书香校园、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15年,他指导县老干部文化活动室的同志们编排了宣传孟佩杰事迹的眉户剧《背着妈妈去上学》和宣传中华孝道的戏剧《空巢老人的期盼》,到全县8个乡镇巡回演出18场次,深受广大群众和青少年好评。
多年来,刘党生和关工委的同志一起,深入农村、社区、学校,采访宣传报道了陈丙辰、张万朝、张海鹏、史翠仙等道德模范及美德少年等先进典型,在各类报纸杂志发表文章20余篇,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为青少年树立了学习榜样。
刘党生不忘初心,夕阳更红,被评为山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成为吉县关心下一代事业的排头兵。(张立忠 冯颖)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