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来,窦兴华扎根黄土地,行走在乡村果园,举办技术培训、打造示范园、推广新技术等等。他的课程不仅在教室,更在田间地头。他的足迹遍布了吉县果园,果农说——
他让果树变成“摇钱树”
临汾新闻网讯 5月9日,微风习习,行走在“苹果之乡”吉县的果园里,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果树下,农民们忙碌地疏果、施肥,一派繁忙的乡村景象。在果农冯玉成的果园里,记者看到县果树科技研究所所长窦兴华正在为果农们上着一堂别开生面的田间培训课,他指着其中一棵树讲解道:“疏果定果的时候,要根据树体强弱来确定留果量,弱枝少留,强枝多留,要留端正的下垂果……”
窦兴华为果农们讲解如何疏果定果,果农说,窦所长给大家传授经验,我们的果园一年比一年效益好!
吉昌镇兰村果园园主冯玉成是隔壁文城乡的村民,在这里承包土地种植30多亩苹果树。他高兴地说:“窦老师经常来给咱农民指导疏花疏果和水肥一体技术,他手把手地教,让我们掌握了许多新知识。他还要求大家及时关注天气预报,早预防、早着手,以防冰雹‘袭击’果树,影响果子外观,以免减少收成。如今,果园收入不错,我家还添置了不少电器,腰包一天天地鼓了起来。他让果树变成‘摇钱树’。”
今年49岁的窦兴华,毕业于山西省职业专科学校果林系,199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果业中心技术员、技术站站长,自2011年至今任果树科技研究所所长。作为一名生在苹果之乡的农村人,毕业后,他正赶上吉县苹果发展的起步阶段,于是,他下定决心要把自己学到的果业知识传授给当地的果农,让他们靠果树致富。为此,他把培训果农当做首要任务来抓。于是,他经常深入乡镇、村庄采取“三结合三为主”的培训方法。针对全县果园管理有差异、果农素质有高低、接受能力有先后的特点,把科技意识强、接受能力快的农户果园确定为示范园,精心打造,起到示范作用。
窦兴华在果园用手机记录果树不同时期生长的情况。
“有机苹果价格高、销量好,有益于人体健康,是市场的销售指向。”窦兴华向果农们宣传使用有机肥,减少对化肥的使用,推广种植有机苹果。吉县全县有苹果树30余万亩,以苹果为主导产业,在他的指导下,目前改良有机苹果树22000亩。从最初的科学施肥、拉枝整形、四季管理到盛果期的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摘叶转果、铺设反光膜、果实贴字等一直到现在果园减密间伐优势修剪技术,每项新技术的应用都为果园带来了不菲的收益,同时还辐射带动了周边500余亩苹果园,管理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
在技术更新上,他积极探索,先后推广了疏花疏果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四季修剪技术、果实套袋技术等先进农业技术。针对果园存在的缺水问题,他提出旱地果园黑膜集雨保摘技术、膜覆集雨穴井技术、简易水肥一体技术等对策,使旱作果园水肥得到了最大利用。2003年,他还主编了《吉县苹果地方标准》,详细阐明了吉县苹果从产前到产中再到产后的一系列生产技术要领。在这套技术规范的指导下,果农们率先做到统一建立果园档案、统一管理模式、统一施肥品种、统一配方打药,苹果的产量和质量都明显提升,从而使“吉县苹果”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成为农副产品的标志性品牌。
时常可以看到窦兴华在果园忙碌的身影。他正在指导果农施肥。
28年来,他扎根黄土地,行走在田间果园,累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500余场次,培训果农4万余人次,培养科技户180户,打造示范园150个,推广新技术30多项,累计创造效益近十多亿元。同时,窦兴华连续多次被市农委,吉县县委、县政府评为最佳科技工作者、先进工作者;2014年4月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山西省劳动模范”称号,2015年12月被临汾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第二届“市委联系的高级专家”,2016年为省、市党代表。
窦兴华牢记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时刻把农民的利益放在心头,用农业科技发展苹果产业,使这一方果农的腰包一天天地鼓起来了。
记者 郑晓军 刘静 王婧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