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树新风,弘扬红色文化;引项目,帮助村民脱贫。他是吉县县委宣传部驻窑渠村“第一书记”白彦锋,村民说他——
扑下身子办实事
临汾新闻网讯 5月9日,记者走进吉县屯里镇窑渠村,村容村貌让人眼前一亮,这里文化气息浓厚,道路两旁墙面绘着中华传统礼仪宣传图……
在乡村文化园,白彦锋和村干部、村民代表一起规划村里的文化设施建设,打造集红色文化、传统农耕文化为一体的村德村史展览馆,为窑渠村的未来规划建设蓝图。
走进古朴的乡村文化园,映入眼帘的是“农耕文明展示区”,里面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传统农耕机具。转身可看到右边墙上写着“亮出身份、喊出承诺、走出响亮、做出形象”的庄严承诺。径直走进窑洞,一间展示着农民自愿捐赠的各种有历史意义的证件、器皿及物件……墙上的图片记录着各个时期关于红色文化、美德模范的图片和资料。另一间墙上悬挂着窑渠村历来的入党誓词和奖状,老式的柜子里整齐地摆放着一本本村委会历届的旧账簿。平行相隔的另外一个大厅是村“两委”班子的“会议讨论区”。
驻村后,白彦锋积极协调100KW光伏电站项目,并将所得收益发放给村里的妇女、幼儿及贫困大学生作为生活补贴。
“我们要发扬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向咱的老党员学习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驻村“第一书记”白彦锋正在向村民耐心地讲解着。走进村德村史馆,看到的、感受到的是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和农耕文化气息。
村民秦建华说:“我们经常来这里学习,听白书记为党员干部传达国家政策,讲解道德榜样的先进事迹,体会红色文化。这一年多来,他为村里争取国家项目,为百姓扑下身子办实事!”
窑渠村辖窑渠、县底、石家沟、刘家湾4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346户1089口人,土地面积3845亩,以种植玉米、谷子、豆子等粮食作物和果树为主,建档立卡贫困户为11户16人。
村里有了电商平台,白彦锋经常向村民讲解电商的便利,村民们购买商品有了新渠道,加工好的布艺产品及农副产品也能卖出去。
驻村一年多来,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白彦锋不断夯实党建基层工作,规范“三会一课”制度,多方筹资8万元对旧房进行改造,建成了党员活动室、村德村史馆、乡村文化记忆“两室一馆”的乡村文化院;用村级100KW光伏发电站的发电盈利的10万元左右收入,实施对村里3岁以下幼儿、60岁以上老人、80岁以上老人和外出务工人员及贫困大学生进行持续补贴;实施产业扶贫,组织村民技术培训,新增苹果种植面积460亩;做好异地搬迁扶贫工作,搬迁31户123口人。目前,窑渠新村已全部建成并入住;开展文明教化活动,评选致富带头人、好媳妇、好婆婆等;积极引导农村电商扶贫,搭建电商平台;打造双千亩产业扶贫园区,协调引进“玉露香”梨和红柴胡项目,成立“玉露香”梨种植合作社……
白彦锋经常走村入户走访,询问、记录他们遇到的产业难题。48岁的贫困户赵印龙说:白书记经常过来看望我,还帮我申请当了生态护林员,为我解决生活上的各种难题,真是咱的好书记!”
村委主任张德水说:“白书记为百姓着想,与村民们心连心,寻找贫困户的致贫原因,从根本上帮助大家解决问题。驻村后,他让咱窑渠村的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产业项目有新发展。下一步,我们计划打造全域旅游项目,发展乡村旅游,让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记者 郑晓军 刘静 王婧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