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县:一招妙棋盘活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全局

2017-11-03 09:24:06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一招妙棋盘活全局

——吉县实施“5+1”易地扶贫搬迁纪实

  临汾新闻网讯 如何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造福百姓?吉县按照“两年任务一年完成”的要求和“搬迁跟着产业走、模式跟着意愿走、标准跟着规定走、工期跟着任务走、干部跟着服务走”的思路,突出脱贫目标导向,坚持因地制宜原则,采取统规自建的方式,探索推广了“行政村就近集中安置、建移民新村安置、依托小城镇或工业园区安置、依托乡村旅游安置、五保集中统一安置和分散安置”的“5+1”安置办法,将搬迁与就业紧密衔接、有机融合、同步推进。

  因地制宜,搬迁顺应民意

  易地扶贫搬迁的原则是尊重群众意愿,结合村情实际,因地制宜、政府引导、村级规划,根据不同家庭的不同状况,由搬迁户自主选择安置方式,做到因户施策。

  该县柏山寺乡官庄村党支部书记苏敖森召集全体村民召开会议,通过征得群众一致同意,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购置原材料、统一施工的方式,配套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完成了西掌移民新村建设,建设工期短、成本低,群众十分满意,2016年在全乡率先实现了全村无危房、无土窑洞住户。

  对于特殊困难群众,该县对这部分困难群众给予社会保障兜底,采取统一安置。屯里镇太度村就是统一安置的一个典型案例,该村有19户22口基本没有劳动能力和建设能力的贫困户需要安置,经村“两委”班子与贫困户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由村里负责安置房屋的建设,让19户贫困户住有所居的同时,生活也有了保障。

  公平公正 社会和谐稳定

  该县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民心工程和阳光工程来实施,既改善了贫困人口的居住条件,也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

  对于贫困群众脱贫、贫困县摘帽是好事,但要把好事办好也不简单、也不容易。只有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做细做实才能化解群众心头的怨恨。

  在搬迁户确定上,该县严格遵循个人申请、村民评议、张榜公示、乡镇审核这一程序。在资格认定中,对不能纳入搬迁户的群众,特别是一些有安全住房但标准不高的贫困户,耐心讲政策、讲道理,消除他们的情绪,争取理解和支持。

  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对施工队的选择,由搬迁户自主确定,搬迁户是实施主体,只要按照统一的规划、标准、风格施工建设就行。

  严格标准 落实政策不走样

  该县从建房、自筹资金、同步搬迁、配套设施四个方面严格标准,要求建房标准,平均每人不超过25平方米,房屋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或砖混结构,由群众自主选择建设一层或多层;宅基地根据县里实际,原则上每户不超过0.3亩。

  要求自筹资金标准,每户不超过一万元,防止搬迁户举债建房的情况发生。该县易地扶贫搬迁主要采取统规自建的方式,大幅降低了搬迁户的建房成本,基本控制在每平方米900元—1100元之间,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搬迁自筹资金都在一万元以下,绝大多数集中搬迁户实现了零自筹。

  该县制定同步搬迁标准,同步搬迁必须为整村搬迁,且贫困户占比在40%以上。

  配套设施标准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集中安置户均补助2.1万元,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户均补助1.77万元,配套建设补助资金由乡镇统筹安排使用。且集中安置点必须达到通水、通电、通路“三通”标准,实现绿化、亮化、美化。

  有的村个别户想搭同步搬迁的“车”,但因为实现不了整村搬迁。对于这样不符合标准的,该县全部严格执行标准,严格拒之于政策门外。

  产业支撑 稳得住能致富

  该县在规划建设搬迁安置点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产业发展和政策扶持,一方面方便群众居住和生活;另一方面利于群众发展产业和生产就业。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帮助易地扶贫搬迁户改善果园基础设施,提升他们的发展能力和抗灾能力,大部分搬迁户都依靠发展苹果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屯里镇桑峨村、太度村在实施易地搬迁时,主要围绕发展乡村旅游来布点,贫困群众积极参与到乡村旅游中,仅今年“五一”期间,就有三五千元的收入;车城乡兰家河综合性移民安置点,以及其他城中村、城郊村的搬迁群众,主要依托苹果产业加工园区和城市的建设管理,重点是加强就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有活干、有收入,200余名贫困户在自己移民搬迁新家附近的山西达明一派食品有限公司、山西顶吉食品有限公司实现就近就业,住有所居。

  如今,该县1162户2800口人的易地移民搬迁户搬迁房已全部达到入住条件,“5+1”一招妙棋激活易地扶贫搬迁办法的出台,让吉县易地移民搬迁户全部实现了住有所居。

  (闫海斌)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