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县太度:乡村旅游圆了脱贫梦

2018-04-04 10:37:2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千年古槐郁郁苍苍,临街铺面古朴素雅,大红灯笼高悬檐下,杏黄旗幌随风微扬……

  这是“厚川味道体验地”,一方集合国内众多风味小吃的所在。沿街漫步,游客往往难抵诱惑而食指大动、味蕾大开。

  这样的美食一条街,是吉县屯里镇太度村发展乡村旅游的“试水之作”,亦是当地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打赢脱贫攻坚之役的“缩影”。

  ■穷则思变谋出路

  提及太度,据有明文记载的高天山石刻和安坪村古钟铭文,距今已有千年历史。相传古时候曾有一个大都督屯兵于此,待乡民甚善。乡民为表达对都督的敬重,改村名为大督村。随着历史变迁,村名逐渐演变成了太度村,“太者大也”。

  然而,“贫困”一度是这个风景秀丽的千年古村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靠天吃饭,“种谷子、种棒子,年年都是老样子”,村域经济主要以种植、养殖和劳务输出为主,农民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全村346户、1202口人中,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9户、317人。

  如何脱贫?如何致富?世代勤劳质朴的太度人苦苦求索。终于,我省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工作部署让人们看到了曙光——精准把握乡村旅游体验规划的难得机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倾力打造乡村旅游,实现村民增收。

  那么,太度究竟有何资源优势呢?当地人开始审视脚下这方祖祖辈辈生息繁衍的土地——

  人文资源厚重。太度村有古朴韵味的农居、有生长千年的古槐、有种植蔬果的大棚、有养殖家禽的基地、有声名远播的德孝文化、有记载历史的村德馆……一系列引人入胜的人文景观正是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生态资源丰富。太度村主要经济以农业为主,植被茂盛,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各类污染和破坏较少,具有良好的生态优势。

  地理位置优越。太度村位于人祖山风景名胜区8公里处,10分钟车程即可到达。同时,交通线路完善,309国道穿村而过,为打造乡村旅游奠定了良好基础。

  由是,太度村在县、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体验乡俗、感受乡情、追忆乡愁为目的,以吃农家饭、赏农家景、过农家节、购农家品、享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积极探索发展乡村美食与旅游相结合的新路子,依托人祖山、借用观光牡丹、打造小吃一条街,形成“厚川味道体验地”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为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新动力、新渠道、新模式。

  ■精准施策树信心

  思路甫定,信心重拾,关键还得靠干群一心撸起袖子加油干。

  担任太度村“第一书记”的郭东科坦言,发展乡村旅游,对于屯里镇和太度村干群都是新事物。项目建设伊始,好多村民对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认识不够,了解不全面,对发展前景不抱希望,主动配合意愿不强。为解决群众的思想顾虑,村党支部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对策,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党员干部分片对村民进行思想疏导,宣传发展乡村旅游的前景、效应,并带领村民到陕西袁家村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发展乡村旅游带来的实惠和变化,让群众了解乡村旅游、参与乡村旅游、受益乡村旅游。项目敲定后,村“两委”班子反复研究、反复讨论,制定了发展规划。党员干部们经常以村为家,东奔西走,充分发挥积极性,集思广益,设计了很多吸引游客的景点、设施,确保了景区内有玩点、有看头。

  光凭一腔热血远远不够。太度村起点低、基础设施差,发展乡村旅游面临诸多瓶颈也是不争的事实。为此,吉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旅游部门营销人员多次下乡指导,屯里镇党委、政府工作人员全程参与、分工协作。

  镇村联合为打造优质乡村旅游群策群力,组织力量清洁环境卫生,着力解决好旅游标识、咨询服务、开水供应、旅游线路图、停车场等设施的配置和建设问题。统一进行文化氛围装饰,统一为商户搭建摊位、购置服装、配备用具,并请专家来具体培训指导;为规范产业发展,以“太度村”为名注册了商标;加强营销宣传,提高知名度;利用网络微信平台进行自发推广;利用电视平台进行对外宣传推广;同多个旅行社对接,利用与人祖山合作的形式进行共赢推广。

  与此同时,当地注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了18个小吃商铺;对村内1000米左右的排水设施进行了改造,铺设了排水排污管道;整合了电力、广电、移动等设施;修建了占地6000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规划了3个公共卫生间;对沿路进行了绿化、栽植花草等环境美化;开通了县城至屯里的专线客车。

  为进一步提高旅游业的服务水平,太度村着重在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卫生安全、服务水平等方面加大培训监管力度。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确保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认真负责的态度迎接八方来客。加强辖区内各个主题馆和小吃摊点等服务场所的防疫检查和市场规范整治力度,内部搞好卫生建设,做好安全工作,道路两旁的物品摆放整齐。景区外部加大宣传,鼓励老百姓依托黄金周旅游规范化经营增加收入,严格禁止核心区车辆通行,保证通行道路井然有序,为游客创造了轻松愉悦的旅游环境。

  ■脱贫摘帽奔小康

  厚川即为屯里川,川宽地平,山清水秀,素有“吉县米粮川”之美称,孕育出了独特的厚川味道。

  正是以此为依托,太度村实现了美食与乡村旅游的完美融合。在当地人看来,乡村美食往往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包含本地的风俗特色、生产特色、生活方式……因此,赋予美食文化内涵,将美食、文化遗产、生活方式整合起来,旅游就不仅仅是品尝美食,更是一种完整的生活体验和精神享受。

  “待客席——九必吃”是颇具吉县地方特色的美食。为了待客,经营者张五顺和杨春花夫妇俩把小院拾掇得格外干净,并在空地上种上了各类时令果蔬。由于环境好,加上食物大多从院中取材,因而一经推出就深受游客喜爱。憨厚的张五顺笑着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6年国庆节时挣了一万多元,2017年国庆节虽然遇到连阴雨,但全年也有两万多元的收入,“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就不用出去打工了。”

  张五顺说得在理儿。“厚川味道体验地”为有技能、有积极性的村民提供了产业发展渠道,以此促进农民脱贫致富。与此同时,突出打造了主题特色,在小吃美食上,包括煎饼、黄煎、老鸹头、老汤肉等50余种小吃,让游客感受到了地道的厚川味道;在主题院落上,根据院落风格,设置待客席、茶馆、烧烤、羊汤等10个主题院落,同时通过“俺村第一课”、诚信之家、村德村史馆、德孝墙,让游客感受到了德孝文化;在民俗表演上,有丰收秧歌、干板腔、唢呐、拉风箱、卡通人物、婚庆体验等,并通过千年古槐来寄托愿望,让游客感受到了乡村文化;在宣传服务上,印制了宣传手册、建立了公众号、设计了食品土特产包装等,青年志愿者队伍参与咨询服务,让游客感受到了真诚和热情。

  走进面积不大却分外精巧的“村德村史馆”,总会让人啧啧赞叹:这样一个小村庄,居然拥有全国文明村、全国人口计生示范村居、山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山西省环保生态村、山西省示范农家书屋、山西省人口文化示范大院、山西省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等诸多国家级和省、市、县级荣誉;这样一个小村庄,居然走出了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芦来柱、临汾市十佳公益人物胡祖金这样的村民,而这些无疑成了太度发展乡村旅游的无形资产。事实如此,当地以“德”“孝”为文化内涵,把芦来柱及返乡乡贤胡祖金等人物作为重点推介对象,让游客感受到了太度村独特的乡村治理模式,感知到了道德模范的人格魅力,感知到了法治文化带来的秩序良俗。

  “品尝传统美食、游览乡村古落、体验民情风俗、弘扬德孝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活动,“果花映秀 探春吉州”旅游活动,“黄河壶口瀑布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端午节、劳动节、儿童节、九九重阳节等专题活动,太度村将美食、文化、旅游三者进行深度结合与挖掘,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据太度村党支部书记李锦全介绍,自2016年国庆节开展乡村旅游活动以来,全村共有380余人参与其中,包括贫困户110余人,主要参与小吃经营、土特产销售、民俗表演、卫生清洁、服务管理、安全巡查等。截至目前,共接待游客5万余人,收入近100万元。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使44%的贫困家庭摆脱了贫困。尝到甜头的太度人更坚定了发展乡村旅游的信念,而太度村“两委”也决心将乡村旅游作为常态化的产业,制定符合太度实际、具有超前理念的规划方案,并通过“政府引导、村民参与、市场运作”的理念,寻找合作伙伴,让乡村旅游走向市场化和规范化,让村民和集体的受益长远化。

  如今,太度村抓住机遇,将自然景点、人文景观、特色活动、休闲设施,以及餐饮业连接起来,集合村镇优势资源,形成美食旅游带,合力拉动乡村旅游,带动村民经济发展,使之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支撑产业。现任太度村委会主任支永亮说:“太度村按照‘山上苹果、川里菜’的产业思路,光伏发电、土地流转的项目收益,特别是乡村旅游的发展,使我们全村完成了整体脱贫,去年顺利完成了省、市考核验收,面对即将到来的‘国考’,我们满怀信心。”

  记者 孙宗林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