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县:脱贫,是自己奋斗出来的

2018-06-11 16:05:41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日前,位于壶口岸畔的国定贫困县吉县,干部群众全力以赴迎接“国考”。在这场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战中,该县涌现出大量自立自强、勤劳致富的典型。中垛乡安坪村61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杨孔森礼让“低保”、靠勤劳摆脱贫困的事迹,影响带动了周边乡村的许多人。

  “让低保”折射出扶志成效

  2017年,吉县安坪村发生了一件让村民佩服的事,本村腿脚不便的残疾农民杨孔森,在低保评选中,主动让出低保。有人说他傻、有人说他憨,但大家都竖起大拇指,对他的行为感到佩服。

  2016年底,村里评选2017年的低保户,大家都觉得他符合条件,建议他写申请,参加低保评选。他说,我家虽然贫困,但凭自己努力还可以生活,把低保让给那些更困难的群众去享受。他的这一举动,使本身就不富裕的生活又陷入困境。

  杨孔森只是一名腿脚有疾的普通农民,他不是党员,也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他能做出这样的举动,是他明事理、会做人、会做事的体现。他说:“做人得讲良心,我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两年,国家照顾得已经太多了,我不能一直躺在政府的怀抱里待哺,我得靠自己努力好好干,创造财富,这样的脱贫,是自己奋斗出来的,是最幸福、最光荣的。”

  脱贫先立勤是摆脱贫困的关键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虽是一句谚语,但用在杨孔森的身上却是最恰当不过的。早上8点,笔者来到中垛乡安坪村。进村后,安坪村大街小巷,干净整洁,广场上百花盛开、草木葱茏,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画卷映入眼帘。广场锻炼的村民高建科积极地向笔者谈起杨孔森,“他这人不错,挺勤快的,你看这大清早,广场的卫生早被他打扫得干干净净,创造了干净整洁的环境。”

  安坪村党支部书记高立德谈起杨孔森,颇有点自豪感:“近两年来,我们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以扶志、立勤、脱贫为主线,鼓励贫困户通过劳动实现脱贫。杨孔森就是靠勤劳摆脱贫困的典型户。他这人,一天都闲不下,自从村里给他安排保洁员工作,每天天不亮就开始干活了,广场、厕所包括村委办公室、会议室,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无论刮风下雨、农忙农闲,杨孔森总会坚持一天一小扫、三天一大扫,还主动承担起了本不在保洁员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他的保洁工作得到大家的赞赏。”

  为了增加收入,杨孔森在农闲时,抓住机会做小买卖增加收入。冬天冒着风雪,到十几公里以外的地方卖糖葫芦;每年清明节、十月初一,他从县城批发香纸,到乡村卖,一来方便了群众,二来挣点辛苦钱;秋天他从邻村买几只羊,经过几个月的育肥,过春节时卖肉挣钱补贴家用。只要能增加收入,他不嫌累、不叫苦、不怕挣钱少。凭着辛勤劳动,在国家政策的帮助下,2017年底成功脱贫,为安坪村树立了自立自强的榜样。

  “扶贫先扶精气神,把贫困群众心焐热,脑更新、劲鼓起,才能让自身努力与外界助力同频共振,提升脱贫的内生动力。”安坪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强孔辉说。

  发展产业巩固脱贫成效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但不幸的家庭却各有不幸。

  杨孔森的妻子任俊花患精神病多年,属精神残疾二级,同样患有精神疾病的大儿子离家出走已8年,二儿子在太原打工,二儿媳不堪贫困于7年前离婚,留下8岁的孙子。天有不测风云,2013年冬天,一起摩托车事故使家中主劳力杨孔森右腿粉碎性骨折,落下了肢体残疾,使原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2016年,根据“两不愁三保障”条件,杨孔森一家享受了易地移民搬迁分散安置政策,住上了新房。2017年村委安排他做了保洁员,他逢人便说,党的政策就是好,要靠自己的努力,过上幸福生活,给全村的贫困户做个榜样。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让出低保是他实现诺言的第一步;第二步不等不靠不要,依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第三步是发展果园致富。杨孔森家有6亩果园,自己管理,从不雇人,追肥、套袋、打药、修剪,都是他一人干。由于身体的原因,干农活特别吃力,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但他乐观向上,向村里的果树行家请教询问。另一方面,经过几年的精心管理,果园开始挂果,去年纯收入2万余元。

  扶贫先扶心志,拔穷根先拔“思想穷根”。吉县作为国定贫困县,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不仅解决了群众的富裕问题,更是解决了群众的志向问题。杨孔森凭借自己的辛勤劳动,以坚强的毅力、乐观的心态战胜了一个个困难,通过自身努力真正摆脱贫困,成为吉县自立自强、脱贫致富的典型。(郑晓锋 刘京健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