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今年以来,吉县妇联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中心工作,借助“双创”之东风,以培训提升妇女素质、大力开辟妇女就业渠道为抓手,整合各方资源,搭建创业就业资源平台,带领妇女助力脱贫攻坚,在妇女创业就业实现脱贫致富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撑起脱贫攻坚“半边天”。
依托苹果产业,开辟妇女致富新路径。近两年来,吉县以苹果产业为主导,着力解决80%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吉县三级妇联组织紧紧围绕发展苹果主导产业这一中心,在宣传、发动、组织等方面发力,促使广大妇女在苹果生产、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开辟致富路径,依靠勤劳致富脱了贫,依靠产业优势奔小康。截至目前,吉县妇女围绕28万亩苹果主导产业,挣苹果钱,吃苹果饭,发苹果财,全县20000余名女劳力,就有15000余名从事苹果生产疏花、疏果、套袋、卸袋、采摘和分级包装,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从事苹果营销中介女能人千余名,年人均收入3万元以上。
依托旅游资源,寻找脱贫着力点。该县妇联依托本县资源优势,组织壶口、人祖山周边建档立卡户的广大妇女,积极从事景区服务工作;依托“春华秋实”等全域旅游系列活动,在全域旅游的框架下,全县三级妇联积极组织广大妇女在窰渠农耕文化体验区、太度厚川美食徒步区、桑峨牡丹垂钓休闲区大显身手,靠双手创收,靠勤劳致富。据初步统计,3100余名妇女在发展餐饮、旅馆、手工和服务业方面掌握了一技之长,年均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壶口刘村妇女张东风每年经营农家乐年收入15余万元,壶口中市妇女葛婷凤一个人靠手工制作“布老虎”,在壶口景区向游人销售,年收入5万元。
典型引路,辐射带动千家万户脱贫。创新方法搞培训,因地制宜建基地是吉县三级带领广大妇女脱贫致富的新路径。屯里镇涌现出来的妇女脱贫攻坚典型和模式,对全县妇女脱贫攻坚工作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如屯里镇太度村有妇女325人,村域经济主要以种植、养殖和劳务输出、乡村旅游为主,农民人均收入3520元。为了提高妇女群众的创业能力,在县乡村妇联专兼挂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该村创建了太度村创业培训基地,积极邀请各类专家,开展了按摩培训、SYB创业培训、家政培训、餐饮果树相关知识等培训,参训妇女达150余人次。
整合资源搞培训,提升妇女就业新水平。妇女增收靠就业,就业关键凭技术。两年来,吉县通过利用上级妇联培训项目,联合人社部门、扶贫部门、果业中心等单位共举办苹果生产、推拿按摩、手工编织、月嫂护工、刺绣家政等培训班21期,参训妇女1700余人,612名妇女领到了人社部门和培训机构颁发的证书。目前有23名获得家政资格证的妇女注册成立了家政公司,人均年收入3万余元。可以说,培训为这些妇女就业提供了条件和保障。
开展“八个一”活动,助力脱贫攻坚。今年以来,吉县妇联在全县8个乡镇成立巾帼脱贫攻坚小分队,在包扶村开展“迎国考”“八个一”活动,全面助力脱贫攻坚。“八个一”即打扫一次环境卫生、义务为五保户理发一次、进行一次脱贫政策宣传、做好一次一般户思想教育工作、进行一次很好的规划整理工作、组织一次扶贫政策培训、倡议帮扶一个孤残儿童、组织一次捐赠衣物活动,通过开展“八个一”活动,调动广大妇女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刘京健)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