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有着“中国苹果之乡”美誉的吉县,苹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17年荣获“中国果业扶贫突出贡献奖”。2018年,吉县苹果被首都金口消费联盟总部授予“中国顶级优质苹果”称号,特色农业产业迈出了坚实步伐,苹果富民的主导地位和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近年来,吉县立足特色,打造“三色品牌”,有效用好特色、发挥优势,让乡村尽早实现振兴。目前,该县苹果产业品种更新换代、种植结构调整、推进减密间伐、有机转换,新型分拣设备上马、电商销售渠道畅通。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中,这个种植面积达到28万亩的苹果大县正在华丽蜕变。
创新理念,狠抓苹果产业供给侧改革。该县在供给侧改革方面,一是坚持走出去,学习借鉴先进地方的新理念、新技术,为全县苹果产业长远发展提供一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先后组织县乡村技术人员、优秀果农、示范园主100余人赴山东烟台、陕西白水等地参观学习;组织50余名技术骨干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水苹果试验站参加为期10天的技术培训班,积极与农林院校开展合作,初步达成建设试验站的合作意向。同时,聘请果树专家授课,全年开展县乡村技术培训100余场次,共计培训果农一万余人次。二是坚持引进来,积极吸纳好的管理技术、人才、科研院校和企业。围绕“矮化、乔化”两大方向,做好本土化文章,打好吉县特色牌;围绕“早、中、晚”熟等不同品种、不同品系,因地制宜,科学布局新品种,更新淘汰老品种,做到“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确保全县苹果品种结构调整,科学合理,有序推进,切实突破红富士“一品独大”的被动局面;在需求侧方面,该县致力于构建大营销网络,发展壮大电子商务,线上线下齐发力,巩固国内市场,开拓国外市场。同时,支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脱贫户建立稳定的产业带动关系,不断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今年以来,结合特有的资源禀赋、扎实的产业基础、优良的苹果品质、完善的科技支撑体系、响亮的品牌知名度以及强大的组织保障,规划构建了以“一核、两线、三区”为发展重点的现代产业园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产业园和特优区的创建,将会带动吉县苹果产业提质升级上台阶。
健全体系,狠抓苹果产业提质升级。一是健全技术服务体系。创建了“一个专家库,8个技术组,80个指导队”,对全县果园实行分片管理、层级负责,统一标准、精细操作,规范管理、有机发展,全力打造“绿色、天然、有机”品牌。二是健全示范带动体系。依托龙头企业,建设样板园、精品园,依托大数据平台,打造“智慧果园”。无论是在新技术的应用,还是减密间伐、品种改良等都为全县苹果产业发展树起了标杆、亮起了旗帜。目前,全县形成了十大产业园区,有机化发展、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全县逐步展开,吉县苹果产业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三是健全营销服务体系。鼓励龙头企业在深圳、上海、广西、昆明、广东等一、二线城市创建吉县苹果直销窗口,并对各大直销窗口统一了门面和牌匾,提供了产地信息和相关资料,提升了吉县苹果的品牌形象;同时完善出口平台建设,积极搭建电商平台,拓展网络销售渠道,走“互联网+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形成产地分销、窗口直销、国际畅销、网上热销,产业融合升值销五体联动模式。
基础保障,狠抓苹果产业提质增效。一是依托三品提升项目,采取改造老果园、发展新栽园,保持全县28万亩苹果面积的动态平衡。今年发展新栽果园16000亩,实施老果园改造5600亩。二是积极推进防雹网建设。出台《吉县果园防雹网搭建奖补方案》,引导果农搭建防雹网5000余亩,有效减轻了雹灾损失。同时在全县雹灾多发频发带建设防雹炮台作业体系,目前炮台基站建设工作已全面开工。三是农资安全有保障。该县果业中心联合质监局等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各类农资安全整治行动,有力遏制了农资市场的售假行为,使农资得到了安全保障,为苹果产业打造了一个“统一、安全、规范、便利、健康、有序”的生产环境。
借助外宣,狠抓营销促品牌建设。组团参加了北京2018年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行动启动仪式暨首场产销对接活动,在活动现场与各地批发商、商超、电商、部分政府驻京办等采购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组织人员参与了浙江卫视综艺节目的录制,收到了良好效果,吉县苹果在京东、淘宝等网络平台的点击量首次突破新高;参加了香港2018亚洲果蔬展,这也是吉县苹果首次走进香港特区,参加了广西第十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山西特色农产品北京展销周、深圳第六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运城市第三届苹果交易博览会,进一步提升了吉县苹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郑晓锋 刘京健)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