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到了吉县,打听屯里镇太度村,上至耄耋老人,下到风华少年,竟无人不知。缘何?
太度村距今已有1522年的历史,村里还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千年国槐,近年来更是先后涌现出省级道德模范芦来柱、市级道德模范胡祖金、县级道德模范张允进等一批先进典型人物,2015年被评选为“省级文明村”,2017年被评选为“全国文明村”。
“我们太度村不仅美名远播,幸福指数也高,你看,村里绿树成荫,街道干净整洁,老百姓口袋鼓了,精神充实了,这样的日子真是美!”依托桑峨牡丹园景区,太度村打造了特色小吃一条街,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小吃旅游村,该村党支部书记李锦全一句话道出太度村人的幸福感。
环境宜居,是幸福的底色
站在太度村村德村史馆二层小楼上俯瞰,村庄街道横平竖直、规划整齐,花草树木布置成片。
“现在村里能看到的房屋分四代,以村史馆为界,南面是第三代的混凝土平房,北面是第二代砖窑洞,再往北走的山脚下是第一代土窑洞,村口这几年陆续盖起了二层小楼,这算是第四代。”在李锦全看来,居住环境的改善就是太度村发展的最直观印象。
改变不单如此。每天早上六点,太度村垃圾清运员吴学友会准时开着垃圾清运车,从古槐下出发收垃圾,村民听见清运车发出的音乐就自觉把已经打包好的垃圾拿出来在路边等候。“我们村里的垃圾不落地,大家都很自觉。”回想村子以前脏乱差的村容村貌,吴学友感慨,“大变样。”让吴学友感慨的不仅是变好的环境,更是村民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大家从随便扔变成了定时定点倒。
“2016年,太度村开展环境集中整治,清理了陈年垃圾,配备了垃圾清运员和保洁员,看到焕然一新的村庄,村民就不想再过垃圾堆里的生活,不随便扔垃圾的自觉行为就是从那时候养成的。”李锦全说出了改变的源头。
环境集中整治后,村里每条巷道都挂上了卫生公约,确定了卫生责任人。如今,每月1日和15日是太度村集体义务打扫卫生的日子,人多力量大,房前屋后、道路花丛,村里的犄角旮旯都被收拾得干干净净。还有硬化街道巷道、完成的自来水改造工程、安装路灯、修建特色门楼、修建下水道……太度村人的幸福感还在持续上升。
钱袋鼓了,是幸福的本色
位于309国道旁的区位优势,为太度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便利。每逢节假日,宁静的太度村都会变得热闹起来。在该村古色古香的特色小吃一条街上,一家名为“爱心茶院”的农家小院在老汤肉、玉米煎饼、油泼面等美食招牌中格外醒目。小院的主人是63岁的苏保玉,每当游客前来,他的小院都会提供免费茶水,成为游客暂时的歇脚地。
12年前,因突发脑梗,苏保玉留下了不能干重活的后遗症,再加上常年吃药,日子过得紧巴巴的。2015年,苏保玉成了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里为他安排了一份护林员的工作,每月能有1000元收入。一年后,苏保玉脱了贫。“国家的扶贫政策好,咱贫困户也要活得有尊严,给村里发展乡村旅游做点力所能及的事,算给咱太度村争光了。”谈及开设“爱心茶院”的初衷,苏保玉激动不已。有时候巡山顾不上,苏保玉走之前一定会把开水瓶灌满,叮嘱妻子招呼好客人。
“多条腿走路,多渠道增收,千方百计都是为把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李锦全向记者讲起了太度村的“致富经”,“有家公司在我们村做光伏项目,流转村民土地560亩,每亩地每年补贴700元,村民在家就能收钱,空余时间还能出去打工,等于有了两份收入。”
吉县有“中国苹果之乡”的美誉,太度村有近250户、1560余亩发展苹果树种植,去年村里又经过多方考察发动农户种植了200亩“玉露香”梨。
“以前能吃饱饭就不错了,根本想不到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着钱。”金春花与几位妇女坐在村文化广场绣着鞋垫聊着天,“果园忙时,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一天挣100块钱不是问题,挣钱顾家都不耽误,只要人勤快,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精神充实,是幸福的亮色
既是美食一条街,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文化走廊,太度人的聪明智慧让人叹服。
在文化走廊入口处,“全国文明村”的标识醒目可见,再往前走数十米,一面“太度名片”跃然墙上,这就是太度人引以为豪的“名片墙”。全国文明村、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市巾帼文明示范村……16张国字号及省、市级名片,是对太度村多年来发展的认可和激励。
“这些荣誉只是一部分,我带你去村德村史馆看看。”李锦全说的村德村史馆就在文化走廊一侧,这也是游客来太度的必去之地。走进太度村村德村史馆,各类荣誉证书被整齐地摆放在房间正中央的圆台上。馆内以大事记的方式呈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太度村的发展变化,还分为记忆太度、榜样太度、诚信太度、文化太度、规矩太度5个部分对太度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进行了展示。
68岁的周吉祥是村德村史馆的管理员,“我家就在村史馆隔壁,之前是村党支部书记,大家觉得我对村里事情了解多,就推举我当了这个管理员。”周吉祥笑称自己有着管理员、卫生员、讲解员的多重身份,“把发生在太度村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将正能量传递出去,这就是我的使命。”
从1990年开始,太度村有了一个传统,每年重阳节开展“好儿媳、好媳妇、和睦家庭”评比活动,其中“赛被子”是一个重要环节。子女把老人的被子拿出来,当着全村人的面看看干不干爽、洁不洁净、松不松软,鼓励先进,激励后进,在全村形成了敬老爱老的良好风气。
说起村里的重阳节传统,村民最想感谢的就是今年92岁高龄的胡祖金老人。1990年,胡祖金从吉县司法局退休回到太度村,义务当起了村里的法律宣传员,率先组织开展“好媳妇”评比活动,并不遗余力地将其持续发展下去,进而发展为太度村常态化活动。如今,为村里发展献计献策、写学习笔记、跟老人们下象棋是胡祖金的生活全部。
环境美了、百姓富了,同周吉祥、胡祖金等村民一样,太度村人幸福的色彩正变得愈加斑斓、更加精彩,未来可期。
记者 李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