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县:生态扶贫增亮点 资产收益富农家

2017-08-11 09:15:0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以前家里地多,咱人少,根本就种不过来,很多地成了荒地。现在我把种不了的地流转给合作社,收入提高了,咱也脱了贫,一举两得。”隰县下李乡二老坡村贫困户马林平通过“林业资产收益”后深有感触地说。

  马林平家住下李乡二老坡村,家里地多人少,广种薄收。2016年,他将自己经营不了的100余亩退耕还林土地流转给万通农牧专业合作社,每年可以领到5万多元的股金分红。同时,他还在农闲时节到合作社打工,一年的工资收入也有万数块钱,加上种地的收入,一年收入7万多元不成问题。

  万通农牧专业合作社是隰县确定的林业资产收益示范社。该社吸收了像马林平这样的农户55户,这些农户将2300亩的退耕还林地全部入股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合作社根据每年的盈利情况,与贫困户签订收益合同,前5年7∶3、后5年4∶6的比例分红,如果遇到亏损,每亩给200元保障金确保贫困户稳定收益。

  万通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万通农牧专业合作社实施资产收益以来,一是吸收贫困户55户、170人;二是流转土地2300亩;三是栽植核桃1500亩、玉露香梨800亩;四是荒山造林栽植连翘800亩;五是发展老干妈朝天椒300亩;六是间种牧草300亩;七是发展肉驴养殖300头至500头。通过7项工程的实施,预计合作社年产值可达到574万元,户均纯收入达5万元以上。

  去年9月,隰县被列为全省林业资产收益扶贫试点县。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市林业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林业、发改、财政、国土、农委、扶贫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隰县林业资产收益工作领导组,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创新机制、先行先试,选择林业资产收益为试点,出台了《隰县创新合作组织形式增加农民林业资产收益实施方案》,同邮储银行合作,对全县28个扶贫攻坚合作社及林业资产收益实施主体提供金融支持,分步推进全县资产收益工作开展。

  “我们综合隰县林业的实际情况,选择了隰县万通农牧专业合作社、隰县博鳌玉露香开发有限公司,以及山西京润泽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林业资产收益试点,为全县开展资产类收益工作积累经验,探索出了一条切合隰县实际的新路子。”县林业局负责人在介绍林业资产收益扶贫时说。

  在实行“林业资产收益”后,隰县博鳌玉露香开发有限公司采取的是一种吸附效应,以中国玉露香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核心,辐射周边各个村,现在已经有100余户村民将自家的1000余亩土地流转到公司,进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销售、统一服务。今年还将继续流转周边6个村、136户的1500亩土地,可吸收近400余人参与生产。山西京润泽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集收购、加工、贮藏、销售为一体的经济果业加工基地,公司现有8座恒温库、4座气调库,还有一个集清洗、筛选、包装为一体化的加工车间,加工的水果可以达到出口标准,公司也获得了出口认证。今年除了在下李乡冯家村通过土地流转1万亩,作为公司的标准化生产基地之外,还和城南乡、寨子乡、午城镇的一些标准示范园达成合作意向,可以有效带动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林业资产收益其实就是为了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推动农村资产股份化、土地股权化,盘活各种资源要素,带动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林业资产收益只是隰县生态扶贫方面的一个缩影。该县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指导思想,按照省林业厅“一个战场打赢两大战役”的总要求,2017年,将实施退耕还林工程4.5万亩、“三北”防护林工程3万亩、核桃提质增效工程2.5万亩,聘用建档立卡贫困护林员715人,以生态扶贫带动精准扶贫,实现减贫脱贫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张瑞强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