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近年来,为破解“一煤独大”的产业发展困局,蒲县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抓住农业结构失衡这一主要矛盾,持续抓好产业转型,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绿色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规模发展核桃、马铃薯、构树和生猪、肉牛养殖五大产业,以产业“造血”夯实农民脱贫增收基础,形成了主导产业拉动、政策扶持调动、龙头企业带动的良好局面。
“十二五”时期,蒲县总投资4000多万元,全力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主要包括现代马铃薯高新技术示范园区、马铃薯种植基地、千亩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马铃薯合作社和龙头加工企业扶持以及薯农种植管理技术培训五大部分,形成了“种薯生产——大田种植——深加工——产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多年来,持续发挥马铃薯高新技术示范园的辐射带动作用,以优惠价向全县薯农提供优质脱毒马铃薯种薯,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2011年“蒲县马铃薯”被农业部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2016年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建设荣获“市长创新奖”。今年发展种薯繁育2000亩、脱毒马铃薯种植3万余亩,并投资270万元新建了两座储存量3000吨的马铃薯保鲜储存库。
核桃产业作为蒲县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仅“十二五”时期,县级财政累计投入8000万元,为种植户免费发放核桃苗木,对栽植户予以财政补贴。目前已发展10.6万亩,农民人均超1亩,2011年“蒲县核桃”被农业部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该县核桃产业以高接换优、提质增效和精细化管理等为主要抓手,全面提高核桃产量和品牌效应,核桃标准化示范基地达到4.5万亩。今年,实施提质增效核桃林1.9万亩。同时,大力推进“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扶持以深度开发核桃资源为主的正茂核桃综合加工有限公司,鼓励企业从单一生产核桃食品向综合利用核桃果、仁、花、青皮和木材等方向转型。
2015年,蒲县积极响应国家构树精准扶贫号召,抢抓机遇,争取到山西省构树精准扶贫项目试点县,和中科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引进民企山西中科宏发公司,成立国企中科蒲惠公司,实施构树育苗、构树种植、构树植物蛋白饲料研发生产、构树生态畜禽养殖及销售等产业开发。截至目前,培育构树苗木已达900余万株;茹家坪万亩杂交构树种植示范基地投入运营,全县构树栽植面积近4000亩,成活率达95%以上。探索并实行“公司+基地+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建立多个百亩构树示范园,通过招商引资,启动构树饲草业研发基地扩建、生物饲料加工基地建设,同步推进构树产业观光旅游,努力把构树产业做成“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优质扶贫工程。
2016年10月28日,蒲县与天津宝迪集团签订了新建5万头能繁母猪、年出栏100万头仔猪养殖基地项目合作协议书,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进行生猪养殖,预计安排就业800人,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该项目按照统一供猪苗、统一供饲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防疫程序、统一回收、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统一全程追溯“八统一”和仔猪价格、饲料价格、疫苗价格、回收价格“四固定”的办法,大幅降低了农民养殖风险和入市交易费用,提高了产品的品质,有效带动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积极参与产业“造血”,不断增产增收,走上自主脱贫路。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投用5000头规模养殖场两个,首批千头后备能繁母猪入蒲投放,红道乡西坪垣万头能繁母猪繁育基地已奠基,年出栏1.3万头生猪养殖示范基地开工建设,在建万头规模养殖场2个和5000头规模养殖场一个,启动一个万头规模养殖场,3个千头规模养殖场,2个改扩建养殖场,建成后产能可达近6万头。
围绕创建“全省优质肉牛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县”目标,蒲县与茂洲牛业签约,推行“政府扶龙头、龙头建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优质肉牛产业新模式,实施5万头晋南黄牛产业化项目,形成了“农户分散繁育、集中规模育肥”的新格局。今年,新增标准化肉牛养殖基地20个、牛存栏达到1.7万头。同时,该县将构树种植和肉牛养殖相结合,大力发展“养殖+有机肥+种植”生态循环农业,打造“构树牛肉”品牌,以“一村一品一主体”的创新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建设企业与村集体、与广大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张鹏 王艳)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