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不断开创新时代法治临汾建设新局面
市委书记 岳普煜 市委副书记、市长 刘予强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标志着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也为我们推进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全市上下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关于法治建设的新方略、新部署、新举措,结合实际,真抓实干,奋力开创新时代法治临汾建设新局面。
加强党的领导,形成法治建设合力。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法治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全市各级党委要履行对本地区、本部门法治工作的领导责任,既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的主张贯彻到法治临汾建设的全部实践之中;又要改进党的领导,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开展工作。各级政法委是党委领导政法工作的组织形式,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把握政治方向、协调各方职能、统筹政法工作、建设政法队伍、督促依法履职、创造公正司法环境上,带头依法办事,保障宪法法律的正确统一实施。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党组织要坚持依法办事,领导和监督本单位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向党委报告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保障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相互配合、上下联动、公众参与的强大合力。
严格依法行政,着力建设法治政府。“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要认真落实十九大报告关于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完善以“三重一大”决策机制、监督管理机制、严惩滥用权力机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确保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行使。要按照“放管服效”协同推进的思路,着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要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严格落实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要继续深入推行“13710”工作法,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和落实力。要落实党务和政务公开制度,依法自觉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要着力构建完备的执法制度体系、规范的执法办案体系、系统的执法管理体系、实战的执法培训体系、有力的执法保障体系,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坚持司法公正,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各级司法机关要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完善司法服务功能,改进司法服务方法,提高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能力。要统筹推进司法机关各项改革,法检“两院”要切实履行改革主体责任,积极有序开展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继续深化涉法涉诉信访改革。要紧盯执法司法突出问题,着力提高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水平。要继续深化司法公开,实现执法司法活动全程公开、全程留痕,确保公开公正用权。要切实保障执法司法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维护执法司法人员尊严。要把司法公正作为生命线,严格落实《山西省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实施细则》,任何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插手或干预司法个案。要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加大对困难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的司法救助、法律援助,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增强人民群众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获得感。
深化普法宣传,提升全民法治素养。要坚持把加强普法宣传作为法治临汾建设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扎实做好“七五”普法宣传。要认真贯彻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意见》,坚持党委(党组)中心组带头学法,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法治观念,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表率作用。要深入推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纸化学法用法工作,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要突出抓好青少年普法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要深入开展村(居)民法治宣传,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下乡”,筑牢法治建设的“关键基础”。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意见》,建立普法责任清单,使普法责任可量化、可考核、可评估。要大力推广“翼城普法典型经验”,让法治宣传教育更接地气、更受群众欢迎。要挖掘临汾传统文化优势,继承和弘扬平阳优秀法治文化精髓,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要依托洪洞华夏司法博物馆、侯马彭真故居、霍州署衙等法治文化阵地,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推动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法治是社会治理的最优模式,只有将社会治理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才能巩固平安创建成果,夯实长治久安的制度根基。基层是社会治理的重心和基础,要紧密结合基层社会治理的实际,以法治为规范和引领,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以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为着力点,用法治思维化解社会矛盾,全面实施社会治理创新。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继续发挥人民调解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的大调解格局。要全面提升社区矫正质量,进一步加强特殊人群管控,最大限度减少不稳定因素,确保辖区安全稳定。要利用优质法律资源,拓宽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等第三方力量参与社会矛盾化解渠道。要切实加强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积极整合基层社会服务管理资源,全面推广三级中心、一格、一网的“311”工作机制,加快建设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要强化互联网管理,健全网上网下一体化打防管控机制。要积极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信访问题,着力破解“信访不信法”的问题。要深入开展法治县、民主法治示范村、行业法治创建等基层法治创建活动,推进依法治理工作在基层扎根。要继续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打通法治惠民“最后一公里”。
推进新时代法治建设,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推进法治临汾建设,为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临汾篇章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