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翼城花鼓

2016-02-18 09:46:53 来源:临汾新闻网

  翼城花鼓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在唐朝的贞观年间就有了翼城花鼓,翼城县杨家庄杨家祠堂牌匾上写道:“唐太宗坐定长安城,黎民百姓喜在心,年年有个元宵节呀,国邦定,民心顺,国泰民安喜迎春,花鼓打得热烘烘。”此牌匾落款为“大唐贞观三年正月初十日”。

  《翼城县志》“国戚卷”载:“明万历年间李太后回翼城省亲赏花鼓银子三千两。”可见翼城花鼓在明万历以前就已存在。

  从清代至今,翼城花鼓已成为百姓庆丰收、祭祖先的例行表演形式,所谓“绕城西北东南走,到处皆闻花鼓声”即是这种状况的真实写照。

  翼城花鼓动作粗犷,节奏欢快,情绪热烈,风格淳朴。表演形式主要有行进表演、广场表演和舞台表演。

  翼城花鼓乐器比较简单,有花鼓、大苏锣(也叫“背花锣”或“大锣”)、呆锣(也叫“斗锣”或“引锣”)、小战鼓(俗称“救鼓子”)等;曲牌则有五流水、花流水、五槌等;唱腔多为当地民歌,一般由花鼓手和女苗子领唱,众人齐和。

  翼城县被誉为“花鼓之乡”,花鼓遍及全县各个村庄。挖掘、整理和保护翼城花鼓,对进一步丰富民间舞蹈将起到积极作用。

  (市非遗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