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青龙山雄壮秀美巧夺天工

2013-05-14 08:27:43 来源:临汾新闻网


地窑古洞,洞中藏洞。



游人前来朝拜。 

洪洞县城西南23公里处有吕梁山的一支山脉,峰峦秀丽、蜿蜒曲折,道道山脉在四季皆绿的侧柏装扮下,犹如青龙汇聚,因此当地村民及史书称其为青龙山,也有人称老爷顶。青龙山顶建有玄帝宫,是一座城堡式的寺庙群建筑。该建筑由北向南,由低到高,错落有致,外势七层叠建,內基石洞甬道,可谓规模宏大,格局古朴,蔚为壮观。相传该庙始建于东汉年间,历朝各代将其视为风水宝地,从而得以不断扩大,格局规模日臻完善。如果不身临其境,你无论如何也不能领略青龙山玄帝宫“远眺如同布达拉宫,临境似在蓬莱仙阁”的巧夺天工和雄壮秀美。

据当地百姓介绍,从农历三月二十到廿五,玄帝宫都有庙会,而三月廿五是高峰期。因为相传这一天是玄帝宫供奉的祖师爷的生日。5月4日(农历三月廿五日),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十里八乡的百姓,不分男女老幼,开始从四面八方向青龙山汇聚。步行的、骑摩托的、乘三轮的,威风锣鼓队也乘着中巴车上山助兴。无论选择何种交通工具,过了简子庄都得停下,因为通往玄帝宫的路必须靠双脚一步一步地挪。扶老携幼的场景比比皆是、随处可见。

玄帝宫的正门在山梁的南边,从正门进景区,只能靠两腿从沟底向上攀爬,用时大约得一个小时,而从后山停车场到景区,精力充沛的年轻人最少也需要半个钟头。景区内,宫殿及神龛前,虔诚的村民一一参拜,而戏台上还有蒲剧表演犒劳疲惫的游人和香客。

山下张家庄的一位老人说,这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庙宇,前辈曾告诉他,由于青龙山景色优美,古时香客就很多,甚至还有浮山、古县、岳阳一带的人前来祭祀。在三月廿五这一天,山上接待远方客人的100多间房子和窑洞也不够用。

玄帝宫守护告诉记者,青龙山顶最早的建筑建于东汉光武年间,到了清代康乾盛世达到顶峰,成为2000余平方米的建筑群。该建筑群采用了楼阁与碉堡相组合的宫堡形式,被誉为华北高原上的“布达拉宫”。整个建筑群以玄帝宫为主,包括大小庙宇30余座,分为前院、中院、下院和中极顶四个群体。该建筑群运用了八卦循环反复变化的原理建成的384爻地窑古洞,洞洞重叠、洞洞相连,洞中藏洞,神秘莫测,被考古和建筑界称为奇迹。

“青龙山玄帝宫能有眼下的规模,都是改革开放后建设的,原先的建筑被日本侵略者于1942年农历四月廿六,被一把大火烧毁。”张家庄郭安丑和两位守护的老人说,玄帝宫被烧毁的那年,他们还很年幼,听长辈们说,1942年4月以前,青龙山南顶和北顶都驻有抗日的队伍,日本人久攻不下,伤亡惨重,而抗日队伍从后山撤走后,守庙的人打开了山门。恼羞成怒的鬼子除杀死守庙人外,还放火将庙宇化为废墟,建于明万历年间的精美铜殿也未能幸免。

而据资料记载,抗日战争时期阎锡山的六十一军和二十三军,依托青龙山的险要地形抗击日本侵略军。1942年8月21日(壬午年七月初十)青龙观阎锡山的守军遭到日本侵略军的猛烈的炮火轰击,使青龙观的建筑遭到严重破坏。这显然与当地百姓的说法不同。2006年重修铜殿碑文时,仍然将当地村民的说法变成文字。

庙内有现存碑文:吾邑青龙山,古有玄天上帝庙一座,创自国初”的记载,玄帝宫创建于七世纪二十年代的唐代开国初年。资料记载:庙殿建筑共六层。一至四层全是青色条石券成的石窟,洞中有洞,洞外有天,道家称为“洞天石窟”。石窟坐南向北,窗户较大,光线明亮。每孔石窟,东西长约4米,宽约5米,共有110孔,均系观内道人修炼场所。庙观建筑的第五层有玄天上帝殿、玉皇大帝殿和祖师殿。第六层为八卦亭、黄罗殿和斗母殿。重修的与古代建筑有很大的差别,有的还没有修复。

在斗母殿的后墙,有一窗口,窗下是三十多丈的青石深崖,这即是玄帝宫的著名旅游景观舍身崖。

传说在很早以前,山下有一村庄叫长命村,村中住着一户三口之家,小俩口和老爹。男耕女织,日子过得美满。人常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公爹突然重病在床,人事不省,急得小俩口直转圈圈。人急生智,媳妇对丈夫说:现在只有一条路了,我到老爷顶求求神去!”儿媳上了青龙观,先后在玄帝殿、玉皇殿、祖师殿、黄罗殿烧香叩头,最后来到斗母殿拜神求药。她看到斗母殿后墙窗下是三十多丈的深崖,便发下誓愿,如斗母娘娘保佑公爹病好,便舍身跳下深崖,以尽孝心。求药回家,公爹服了药,病果然痊愈。儿媳来到斗母殿还愿,父子俩哭得死去活来,四方乡亲都来相劝,媳妇眼睛一闭便跳了下去。

乡亲们都感动得流泪痛哭,父子俩更是悲痛万分,没想到回家推开家门,真是又惊又喜,原来媳妇正在炉台前做饭呢。

这虽然是善恶报应的一个神奇传说,但在晋南一带流传甚广,也成为玄帝宫旅游风景区的一大景观。

解放后,这座道教庙观受到政府保护,改革开放后,修复了玉皇殿和祖师殿。

1995年,经当地政府宗教主管部门批准,正式登记为宗教活动场所,有中武当美誉的青龙山玄帝宫,成为第五批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成为我市有名的旅游景点,接待来自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和观光旅游的游客。

记者 王隰斌 卢凯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