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丘山,国家AAAA级风景区。华夏乡土文化地理标志,中华农耕文化发源地之一,中和文化非遗传承地,晋南根祖旅游核心景区。
云丘山位于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总面积210平方公里,主开发景区面积为35平方公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文化遗产,是晋南地区少有的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度假养生、民俗体验、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风景区。
身归·云丘山
人们常用“壮丽”、秀美”形容山峦的景貌,一些山川更因帝封禅而笼罩着威严之气。与之相比,云丘山更加自然、淳朴。虽然在先古之时,这里就是尧帝时期中国的圣山。但先民对于大山的敬畏更像是对母亲的情感。
云丘山峰岭叠翠,景色秀丽,崇山、险峰、奇石、飞瀑、沟堑、清泉、溪流应有尽有,拥有国内最大规模的自然冰洞、风洞群,和国内最大面积的天然红叶景观,素有“姑射最秀峰巅”、河汾第一名胜”的美誉。《乡宁县志》用诗化的语言描写云丘山:春树葱茏,夏林苍翠,秋枫丹染,冬松傲霜,四时山花吐香,常年流水潺潺”。
云丘山生态环境极佳,森林覆盖率89%,负氧离子含量高达25000个/cm3。云丘山的动植物品种超过2700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二级保护植物翅果油树等珍稀物种的天堂,各类珍稀古树、药材遍布山中,是难得的自然基因宝库。
行走在云丘山中,你不会感觉她高不可攀,也不会让你心生畏惧。这片山林中的每一棵古树,每一簇野花,每一声鸟鸣,每一缕山风,都那么安然自在。云丘山是唤醒身体灵性的地方,是人与自然融汇沟通的地方。
神归·云丘山
中国文化是包容的,如同山的胸怀,对信仰也是如此。各类宗教对自然、生命、世界的认知不尽相同,甚至屡有冲突,但只有在中国能和谐共生。云丘山在这方面也体现出独特的融容气质。
云丘山的道教文化兴盛,五龙宫、玉皇顶、祖师顶、八宝宫、玉莲洞等殿宇、洞观为数众多,是全真教龙门派祖庭,有“北云丘、南武当”之称。云丘山中的塔尔坡古村原名“榻耳坡”,相传正是老子李耳云游下榻之处。在庄子的《逍遥游》中提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指的正是云丘山。但就是这个道教渊源极深的云丘山同时也包含了儒教和佛教文化。云丘书院于明末盛极一时,是晋南儒学精舍,很多饱学鸿儒之士在此讲学,传播孔孟之道。多宝灵岩禅寺有千年历史,经明末重修和近年的重光,梵音袅袅,气度庄严。
我们将神归何处?这个命题并没有唯一答案。云丘山中儒释道文化相融相生,和谐共存,从一个侧面表明:但有宝境,神向往之”。
心归·云丘山
不可否认,即便是生长在大都市中的中国人,心底里都潜藏着一丝对故土的情愫。它有时不被察觉,但却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习俗、语言、口味,以及对美的感触。你可曾想过,今天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些生活点滴,是怎样穿越千年,印刻在我们共同的记忆中。有一些正是源于这里。
云丘山的文化脉络可上溯至远古文明,相传这里是伏羲、女娲繁育华夏子孙的地方。上古尧帝时,云丘山是中原望岳之地。彼时的中国仅限于黄河流域的部分土地,作为“地之中央”的云丘山不仅是先民赖以生存的所在,更是人与天地沟通的桥梁。羲和观天测地正是以云丘山为参照点进行的,二十四节气中的二十二个节气在此确定,中华文明的曙光开始照耀大地。自中古及下,云丘山在中华文明的千年传承中融汇万千。云丘山至今依然完整保存有11座千年古村落,当地著民还延承着先民的生殖膜拜、婚育、社祭、祈福等乡土文化习俗,始于唐代的“中和节”更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续至今。
细究云丘山中的古老民俗和人文细节,我们会有很多惊喜的发现。山中的古村落多以窑洞建筑为主。这些被古建筑文化保护专家阮仪三教授誉为“乡土建筑瑰宝”的窑洞,记录了一代代中国人与山守望相助的故事。而原始婚俗在云丘山更具特色。“鞭杆挑花篮”是部落先民奉天野合、谈婚论嫁的古老仪式,流传至今才有了今人“入洞房”的说法。
云丘山的别致在于她和人的紧密关系。人和山的相守相亲,自然的情感渗注,让云丘山中的各种生命都仿佛拥有了人性。正是这样的情感在中国人的血脉中传承,我们才会心有所归,情有所寄。
投票方式
1、投票采用微信投票,每次投票每类只可推荐10个品牌。2、投票微信平台:临汾晚报、临汾新闻网、今日临汾。3、微信投票:关注微信号临汾晚报(lfwb110)、临汾新闻网(lfxw110)、今日临汾(jrlfwzx),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回复“旅游名片”,按提示投票。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