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 新的起点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的一年开启新的梦想,新的一年承载新的希望!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如春风拂面,振奋精神,温暖人心。
历史文脉、文化遗产、传统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没有故宫的北京,没有大雁塔的西安,没有西湖的杭州,没有园林的苏州,没有布达拉宫的拉萨,令人难以想象。
而我们临汾,要是没有这座始建于北魏时期的鼓楼,我们到哪里寻找1600年历史的特征,我们到哪里寻觅帝尧故都古老文明的象征?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穿过云层灿烂地照耀着龙盘虎踞的鼓楼时,远远地,就能让你感受到那种威严的、君临天下的姿态,让你蓦然之间心生敬畏,被它纵逸雄浑、不可一世的气势所震撼。
是的,临汾有全国最高的鼓楼。它气度恢宏,傲然耸立。它的古朴古典古雅和神韵影响着我们。它那里珍藏着岁月故事和久远年代的情怀。每一次凝望,我们仿佛都能聆听到岁月的脚步声。尤其是基座四个门洞上方镌有的“东临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石雕匾额,气韵万千,它带着沉穆的景致与文化横亘在我们面前,春夏秋冬,年复一年,无言地诉说着岁月的轨迹。
是的。临汾,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底蕴深厚。丁村人”活动的遗迹,尧都平阳的传说,陶寺遗址的发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的记载,元末明初洪洞大槐树下的移民迁徙,还有先民们奇思妙手创造的美妙绝伦的广胜寺、小西天,以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雷霆万钧的壶口瀑布,都是我们临汾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
临汾,这块土地古老而神奇,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文化旅游迅猛发展的今天,本报与时俱进,特推出《文化旅游周刊》。今天第一期与广大读者见面了。我们的办刊宗旨是:秉承“推广临汾旅游魅力品牌,挖掘临汾文化内涵,提升临汾旅游品质”理念,以现代媒体宽广视野,剖析临汾地脉文脉,把握临汾特色亮点,展示临汾风采,塑造临汾形象,为我市文化旅游发展事业鸣锣开道。
市委书记岳普煜在市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建设文化强市,就是坚持把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传承弘扬我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努力打造文化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叫响‘中国根·黄河游’旅游品牌,建设全国著名旅游目的地,打造世界华人寻根祭祖圣地。到2020年,成功建设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与文化的结合是一种深层次的结合。在我国古代就有“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之说。我市文化就具有地域性特征,各县(市、区)都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外延也相当宽泛。所以本周刊致力于为各县(市、区)推介特色旅游资源,传播旅游文化,引导文化体验和旅游消费,注重引导大众走进文化旅游“至所未致”的深处。我们关注旅行精神体验,传递旅行者的心声,探索分享心灵感悟。
现代人追求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自然是美的,自然之美含藏着内在生命及其活泼之生机,它孕育万物,欣欣向荣。大自然带给我们的长河落日、碧海波浪、大漠星空、奇峰秀峦、莺飞草长、林荫虫鸣,深深愉悦了我们的情怀和心性。所以庄子赞叹: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们应该常常投身到秀逸的大自然怀抱中,感动于它的美、它的恩,感动于它的力量和永恒。
在时间的河流里行舟,没有一个人生是可以替代的。每个人都在经历着只属于自己的生活。旅游打开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领略到世界的宽广和大地的辽阔,我们感到自己的生活得到了补充。在大自然和文物古迹面前,我们都是匆匆过客,只能拥有一段美好的时光。所以,旅游,是为自己攒下一些美好,以不至于太辜负一生。到年老岁月,有一份独属于自己的宝贵的记忆。
写到这里,我意犹未尽,思绪万千。因为我们最后一期《现代生活周刊》,没有来得及跟读者朋友们告别,就开始策划2017年元月4日创办的《文化旅游周刊》,时间仓促,一些话想说而没有说。现代生活周刊》从2010年元月6日创刊至2016年12月26日最后一期,整整七年,332期报纸,一千多万字。而我们编辑的阅读量至少几倍于这个数字。七年来,我们怀着对美好、质朴、和融、纯净、正义与忠诚的向往,努力从群书、群报、群刊、群网里披沙拣金,筛选好的文章,好的故事。集萃生活芳香,彰显人文情怀,追求人性温暖。希望每一期的文章幽邃致远,能直达读者的心灵。有读者说:《现代生活周刊》每期我都收藏,而且还做笔记。每周一成了我的阅读节日,它的丰饶与美味,令我终身难忘。”在这里我代表编辑部衷心感谢读者的肯定和鼓励。我们也十分感谢这七年的岁月,它让我们没有虚度光阴。这七年读过的文字真正滋养了我们,深切地慰藉着我们。它使我们的人生不感到空乏,相反,而变得丰富和饱满。可以说,我们无怨无悔地生活着,感受着党报媒体人在我们热爱的这座城市里平淡而绚烂的生活。
2017年,我们将紧扣文化旅游,进一步改进文风,努力推出有思想、有内涵、有品质的作品。我们会从苍苍鼓楼那里,从古老的文化那里,汲取沉潜的力量,像企鹅一样,从海面扎入水中,拼力沉潜,潜得越深,浮力才会越大。
读者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亲爱的朋友,感谢您的一路相伴!胡丽丽
打造壶口新引擎
新年的阳光洒向大地。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站在复兴之路的关键节点放眼前瞻,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文化建设成果丰硕,绿色发展初见成效。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临汾日报·文化旅游周刊》诞生了。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我谨代表壶口风景区管委会向《临汾日报·文化旅游周刊》送上诚挚的祝福!也祝福全市人民在新的一年家庭和睦,万事如意!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位于吉县县城西北25公里处的晋陕峡谷中段。黄河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景区面积约100平方千米,瀑布落差9米,滔滔黄河,到此由300米宽乍缩为50余米,飞流直下,跌入深槽,形成巨大瀑布,惊涛拍岸、云雾横生,经煦阳斜射,出现七色彩虹,形成“雷首雨穴”“千丈龙槽”“水里冒烟”“彩桥通天”四大奇观,现为国家4A级景区。
壶口瀑布是黄河中游流经晋陕大峡谷时形成的一个天然瀑布,景色十分优美,一年四季形态各异,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呈现出不一样的景色:春季,气势恢弘,万马奔腾;夏季,飞流直下,一泻千里;秋季,奔腾咆哮、银河倒泻;冬季,冰雪相映、银光素裹。这里不仅自然景观奇特,而且文化底蕴厚重。
距壶口瀑布10公里处的克难坡,曾是抗战时期国民革命军第二战区司令部、山西省政府所在地,是当时山西省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抗战时期唯一保存下来的战区旧址。城内建有洪炉台、实干堂等亭、台、堂、室99间,窑洞2000余孔,2004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景区共接待游客人数达到120余万人次,总收入突破8000余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壶口风景区管委会一直以提升景区质量为目标,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以规范景区秩序为抓手,以提高管理水平为重点,全力推进景区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2017年,我们不忘初心,整装待发,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吉县县委、县政府战略部署,以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目标,以创新景区体制改革为契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打造壶口转型升级新引擎。
壶口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李灵芝
悠悠怀乡情更切
银猴辞旧岁,金鸡纳福来。祥和的国情、和谐的乡情、温馨的家情、浓郁的人情都亲密地交织在一起。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代表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向全市人民致以诚挚问候和新年祝福!对《临汾日报·文化旅游周刊》的创刊表示衷心祝贺!《文化旅游周刊》的创刊,为我们旅游行业搭建了一个宣传推广的新平台,为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构建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宣传阵地,可喜可贺!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由“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民俗游览区”“汾河生态区”四大主题板块组成,共60余处文化景点,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大槐树迁民遗址早已在炎黄子孙心中深深扎下了认祖归宗之根,被当作“家”,被称为“祖”,被看作“根”。
洪洞大槐树是移民史实的见证者,也是移民心目中的老家。每年前往景区寻根祭祖的人络绎不绝。悠悠六百多年过去了,汉代古槐已不复存在,消失在历史的风尘之中,而同根孳生其旁的第三代槐树,则枝叶繁茂,充满活力。槐乡的后裔已遍布全国十八个省,五百个县,有的还远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首民谣在华夏大地已经流传了600多年,代代口耳相传,洪洞大槐树已成为妇孺皆知、万民敬奉的圣树。
祭祖堂里供奉着所有从大槐树下迁出去的姓氏牌位,总共1230个。他们都是六百年前移民到全国各地,经过搜集整理,公诸于众,以便寻根查询。大陆民众竞修家谱,海外同胞寻根祭祖,纷纷查询自己同大槐树的血缘关系。大槐树与海内外同胞永远根连根,心连“根”。
2016年,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96.9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4769.91万元,有力地带动了地方经济,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奋斗、实干,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新年贺词的主旋律,也是当代中国的主色调。新的一年,我们要紧跟时代,要有新的作为。今年春节,洪洞大槐树景区将举办第十一届大槐树欢乐中国年,届时将推出多种文化活动,让回老家过大年的移民后裔们体验一把老家传统新年习俗。
祝愿《临汾日报·文化旅游周刊》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董事长兼总经理 范忠义
云丘胜景任君游
2017年是丁酉鸡年,吉祥之年。再过20多天,就是春节。元旦、春节同在一个月内,双节同度、同喜、同庆!在这里,我代表云丘山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全体员工向全市人民拜个早年!当今时代,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主角,都要承担一份主人公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也特别提到,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惟有敢于担当,才能承担起重任;惟有砥砺前行,才能抵达彼岸,敲开梦想的大门。
云丘山旅游风景区从2003年开发建设以来,我们累计投资10亿多元,如今成为国家4A级旅游区、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项目区、山西省风景名胜区、山西省旅游休闲度假区。我们曾成功举办了华夏乡宁云丘山中和文化节、云丘山红叶文化旅游节、魅力云丘山摄影大赛、云丘山古村落音乐节、云丘山柿柿如意红叶节等活动,这些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20余万人。
云丘山地处乡宁县境内吕梁山南端的河汾夹角地带,总面积210平方公里,核心景区35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629米,自然景观42处、人文景观77处。景区内的蓬莱仙境、云海神龟、上天梯、祖师庙、玉皇顶,游客深感流连忘返。最奇特的是桑榆同株和反季节冰洞群;最珍贵的是活化石植物翅果树;最具有历史意义的是圆大正,它是羲和奉尧王之命观天测日为制定历法奠定基础的制高点,是中华民族走向农耕文明的始发地。
云丘山的沟沟岔岔里深藏着十多个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古村落,最具原始风貌的塔尔坡古村、丁石古村、唐代安汾古县城被列入国家级古村落保护名录。云丘山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面积达89%。拥有各类动植物2700余种,是华北最大的天然红叶观赏区,空气中氧离子每立方米含25000余个,号称云丘山天然氧吧。为了满足游客的休养需求,我们建有琪尔康度假村、窑洞大院、云圣快捷酒店、八宝食府,美咱啦餐厅,可容纳2000余人住宿;还有,塔尔坡古村的特色小吃敬爷油糕、勾魂羊汤、乡宁小炒、云丘饸饹面、抹嘴凉粉更是受到游客朋友的追捧。
2017年春节,我们精心策划了“社火大联欢”“吃货美食节”“冰雪嘉年华,雪上飞碟”等活动,诚邀四海宾朋前来云丘山过大年!让我们相逢在这个美丽的旅游之地,一起聆听新年的钟声!
云丘山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张连水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