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3-05-21 08:55:11 来源:临汾新闻网

近年来,大宁县委组织部紧紧围绕转型跨越发展中心任务,努力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打造工作亮点,突出山区特色,经过全体组工干部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为此,大宁县在2011年被省委组织部评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先进县”,大宁县委组织部被市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荣获“全市组织系统纪念建党九十周年知识竞赛三等奖”;他们探索的“流动党员安家-建网-排忧三位一体管理模式”被评为临汾市组织工作“十大创新项目”;2012年,他们制作的专题片《山庄女支书—贺兰珍》被市委组织部评为“党员教育电视片最佳优秀作品奖”,“选派干部外出挂职锻炼三位一体机制”被市委组织部评为“十大创新项目”,同时被市党建研究会评为“党建研究工作先进单位”。

服务主导产业 树立先进典型

大宁县委组织部在“夯实基础管理,落实工作责任”集中教育活动中,动员全县广大干部投身农村主导产业发展的主战场,达到“作风在一线转变,能力在一线提高,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体现,”的目的。去年对全县30项重点工程实行县级领导包建责任制,一名领导包联一项工程,“一包一”落实;县级领导干部和县直各单位班子成员,每人帮扶一个农村困难家庭,每年至少办一件实事,“一帮一”扶持,县直机关415名干部主动到包联村承包果园和蔬菜大棚,积极投身富民产业,“一带一”拉动,全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共协调资金510余万元,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难题387个,尽力为民办实事。
    为宣传整理好省劳模、优秀党员、曲峨镇山庄村女支部书记贺兰珍的典型事迹,县委组织部聘请专业人员,坚持跟踪拍摄,选取建设移民新村、拉电、修路、打坝造地等重点事例,多角度展现主人公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的优秀品格,深入挖掘人物身上的闪光点,体现她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高质量完成了专题片《山庄支书——贺兰珍》拍摄制作,在全市获得一等奖,并被选送到省委组织部参加评比。
    他们还选编了《创先争优先进典型风采录》一书,编印了《创先争优活动在大宁》画册,在全县进一步掀起了学习先进、争创一流业绩的热潮。

增强党性意识 提高队伍素质

去年,大宁县委组织部在全县开展了党性纯洁教育活动,进行“四查四反思”,一查思想观念,反思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二查党性修养,反思政治立场的原则性;三查思想道德,反思本色上的纯洁性;四查廉洁自律,反思抵制歪风邪气的战斗性。共开展专题学习600多次,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207次。保持了党员干部队伍思想、作风的纯洁。同时,在全县各级领导班子中开展了“三破三立”主题活动,即:坚持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小农思想,树立时不我待的发展意识;坚持破除狭隘保守、守土恋家的封闭思想,树立与时俱进的开放意识;坚持破除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的保守思想,树立敢想敢干的创新意识。先后组织110名乡村干部到曲沃、襄汾、山东寿光参观学习设施蔬菜产业;选派130名县、乡、村干部到吉县、陕西延长实地参观学习苹果产业发展;组织63名畜牧干部和乡村干部远赴山东考察种羊产业。
    他们探索建立金字塔型的“学长制”干部教育培训管理机制,县委书记担任四套班子领导的“学长”,组织部长担任科级干部“学长”,县级领导干部按照分工担任分管部门干部的“学长”,乡镇书记担任乡镇干部和农村干部的“学长”,实现了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先后选派50名干部在清华大学举办了“领导艺术与管理智慧高级研修班”,设立了“清华大学教育扶贫现代远程大宁教学站”,选派17名涉农部门和乡镇干部到陕西省洛川县、山东省寿光市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学习外地苹果、大棚蔬菜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先进理念。选派60人次县级、科级党政领导干部参加了全市组织的十八大精神专题培训。举办了师大、农大分类选学培训,共培训730人次。依托干部在线学院平台,组织700余名干部参加网络在线学习。通过培训,有效提升了各级领导班子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为增强干部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结合干部下乡住村包村增收活动,县级领导干部和各乡镇负责人、县直各包村单位全部设立了承诺公示牌,制定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县乡国家机关干部帮扶果农菜农增收的实施意见》等。在全县大兴“三风”、狠刹“五风”,即:大兴学习之风、实干之风、清廉之风,狠刹闲话生非风、工作漂浮风、懒散推诿风、吃拿卡要风、享受玩乐风。开展“四进四问四促”活动,即:进机关问责任,促作风转变;进村组问党风,促社会和谐;进农家问村务,促工作落实;进企业查服务,促生产增效;进工地问效能,促目标完成。此项活动共建立四套班子联系点29个,县直单位结对帮扶点84个,落实帮扶资金510万元,为群众办实事好事387件。

夯实党建基础 强化组织力量

大宁县委组织部在基层党组织中开展了定位晋级、非公经济党组织集中组建、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机关党建走在前头、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达标晋级、领头雁创优增收、党员队伍素质提升、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富民、机制体制创新、先锋示范创建等“十项活动”,全力抓基层、打基础,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
    首先实施基层组织“定级晋位”。制订了工作方案,组织对全县基层党组织的班子建设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按标准进行了分类定级。通过深入整改,对定级为“较差”等次党组织全部实现转化提高。二是着力开展非公党组织集中组建。按照“无组织抓组建、有组织抓规范、已规范抓创新、软弱涣散抓整顿”的思路,圆满完成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集中组建任务。非公党建实现了“双百”目标。三是实施流动党员“七个一”。进一步完善了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建立了流动党员“七个一”管理服务机制(一人一档、一人一证、一人一联、一节一问、一季一访、一年一评、一年一训),进一步提高了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水平,各流动党员服务站点为流动党员提供咨询58人次,提供相关服务27件次,建立联系对子115对,流动党员为家乡提供致富信息70余条。四是着力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举办了农村“领头雁”集中培训班,对全县农村“两委”主干进行了系统培训。指导农村“两委”制定了三年任期目标规划和增收计划,建立了台账。举办了大宁县党员冬训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报告会,播放了贺兰珍、史阳军先进典型事迹专题片,大力宣传先进典型。采取“两推(群众推荐入党积极分子、推荐发展对象)、两议(支部提议、党员大会决议)、一示(各个环节全程公示)、一考(党委对发展对象进行考察)”的新机制,实现了每村每年一名新党员的目标。五是着力加强机制体制建设。坚持创新思维抓党建,创新载体见成效。探索建立了基层党组织书记“三定“(定岗位责任、定职责任务、定工作目标),三查(季度函询、半年述评、年度考核),三结合”(考核结果和干部提拔任用结合、评模评优结合和工资晋升结合)的办法,分级对全县200余名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进行了“面对面”述职评议,形成了导向鲜明、考核规范、评价科学的考核评价长效机制,并在全市做了典型交流。同时,县、乡、村三级层层签订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坚持完善了党员承诺评议制度、两定一查三评制度、四议两公开制度,深入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取得了新成效。乡村两级党组织确定“两定”目标569件,完成538件。党员共承诺事项4005件,兑现3873件,展示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五是培育大学生村官队伍。以“强管理、教本领、做引导、抓扶持、促创业”为重点,着力加强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开展了大学生村干部“进百家门、知百家情、纳百家计”活动,组织全县大学生村官调查摸清楚各行政村的基本情况,建立了“一村一档、一户一档”农户信息档案,为农村翻两番目标提供科学依据。大力扶持村官创业,协调财政、信用联社落实创业贷款163万元,33名大学生村干部在养殖、种植方面进行了创业,涌现了史阳军养殖土鸡、张鑫种植大棚等创业富民典型,并分别拍摄了专题片,在全县大力宣传。史阳军被评为全省优秀大学生村官。

围绕经济发展 落实“人才强县”

大宁县始终坚持“人才强县”战略,集聚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在苹果、大棚蔬菜、种羊三大主导产业方面,对各乡镇土专家、田秀才、产业能人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成立了大宁县农村实用人才协会,共吸收会员54人,协会将分散的农村乡土人才组织了起来,组织开展了苹果、大棚蔬菜服务活动,提高了人才服务经济建设的水平。
    深入开展了“双服务双争先”活动,以农村实用人才协会为依托,协调农业、畜牧、果树等部门设立了技术服务站,确定了具体负责人,实行“菜单式”技术指导,先后组织25名苹果、大棚种植能手深入到6个乡镇,开展了苹果和大棚蔬菜管理技术服务,提高了服务产业水平。
    县财政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优先保证人才工作的投入,设立了人才开发专项基金。大力实施乡土人才培养计划,聘请市农委专业技术人员先后举办培训班5期,培养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种养致富能手200名,培训本地技术人才800多人次,送出去培训400多人次。依托县职业中学实施了“阳光工程”培训,培训1900人次。同时,围绕全县苹果、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从外地高薪引进专业技术人员10人,增加了人才总量,为全县大棚蔬菜、苹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抓好自身建设 注重示范引路

大宁县委组织部以“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活动为龙头,着眼于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不断规范工作、提升效率,强化培训、提升素质,改进作风、重塑形象,着力打造过硬队伍、建设模范部门。
    开通了“组织工作直通车”。每周一名副部长带领相关科室人员深入到各乡镇、县直单位进行全面检查指导,肯定成绩,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挖掘典型,通报情况,研究对策,部署改进措施,极大地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在优化队伍建设工作中。坚持“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每周二机关集中学习、每半个月一次专题研讨、每月一次集中学习讲座雷打不动,增强了组工干部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热情,提高创新能力。截至目前,共编发《大宁组讯》30余期,在市组讯刊登8篇,省组讯刊登3篇,省组织工作动态刊登2篇,完成调研论文3篇,其中1篇获得全市二等奖。他们结合干部下乡住村包村增收活动,深入开展了“组工干部下基层、破难解困促发展”活动,每位组工干部都建立了1个帮扶联系户,进村入户进行了详细调研,与干部群众座谈20多次,采集意见、建议30余条,为群众办实事20多件。
    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战斗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鲜艳的旗帜。大宁县委组织部全体干部职工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的优势,整合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力量,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汇聚了源头活水,用实际行动在建设文明富裕和谐新大宁的征途上迈出新步伐,谱写新篇章、创造新辉煌!

(通讯员 侯耀强)

责任编辑: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