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在推进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中,我市在宣传教育上着力,在实践养成上着眼,搭建平台,设计载体,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加快建设文明富裕和谐新临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一、加强宣传教育,增进全社会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共识思想统一才能行动一致,巩固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需要我们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1.抓住三个重点,加强核心价值观理论教育。一是强化党员干部教育。党员干部带头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首先要解决好理论上清醒、信念上坚定的问题。实践中,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的必学内容,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突出抓好理论武装和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开展常态化学习,引导党员干部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之中。二是抓好青少年学生教育。把“三个倡导”纳入全市各学校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植根于学生的心灵,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友善教育、孝道教育、诚信教育,同时以节庆日为契机,在青少年中开展经常性、普及性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实践活动,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少年在新的时代环境中健康成长。三是抓好基层群众教育。在全市积极建设“道德讲堂”,目前已建成遍布城乡的道德讲堂近700所,道德讲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为重点,组织广大群众讲身边事、讲自己事,通过学道德、学模范,引导群众踊跃参与到道德建设中来,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2.加强舆论宣传,唱响核心价值观主旋律。一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主渠道作用。市县两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体,开辟专栏、图片解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采编全流程、贯穿到每一条稿件、每一块版面、每一个节目之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形成传播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新风正气的强大声势。同时运用微博、微信、微视、微电影等方式,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二是充分发挥公益广告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作用。利用报刊、电视、广播、公交、出租车、电子显示屏、大型户外广告、单位宣传栏、建筑围挡等多种媒介,高密度、多层次、多形式刊登、投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道德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使人民群众抬头可见、触目可及,积极营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舆论氛围。仅今年以来,已制作墙体类、围挡类宣传展板10000余平方米、宣传标语1000余条、公交站牌300余块、交通护栏牌100余块,宣传海报(年画)5000余张,打造了街头正能量。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组织市内主要新闻媒体,开设专题专栏,制作模范事迹专题片,多角度、立体化对各类模范的感人事迹进行深入报道,在全市营造关注、支持、学习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努力使模范事迹家喻户晓。四是运用生动形象的文化产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编印了《心灵之光》《德昭平阳》等20余本模范事迹报告文学集,编排了反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的小品、小戏,特别是以我市全国道德模范孟佩杰、解黎明事迹编排的眉户戏《背着妈妈上大学》《店遇》等,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直观生动地再现她们的先进事迹,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二、深化实践养成,努力把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实践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特征,离开了实践、离开了生活,再好的价值观也只是空中楼阁。所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在实践。践行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实际、立足于生活、立足于群众。
1.选树先进典型,引领社会道德风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典型的作用更是无可替代。在推进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中,我市在丰富多彩的平民生活中找故事,挖掘普通群众中模范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典型,推崇在基层涌现的凡人善举,让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中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
一是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积极参与全国道德模范、山西省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等推荐评议活动,先后推出了全国道德模范孟佩杰、解黎明,全国优秀志愿者刘蓉,全国十大见义勇为司机来虎平等全国及省级道德模范43人,在全社会树立了道德标杆。同时,各县(市、区)也普遍开展了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各级各类道德模范典型的不断涌现,极大促进了全市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蓬勃开展,在道德模范带动下,全社会掀起了学习道德模范、自觉做文明人的良好风尚。二是积极参与中央、省文明办组织的“中国好人”、“山西好人”评选活动。在全市召开了“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李红英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号召全市深入学习宣传李红英同志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在全市开展向基层乡镇长马健同志学习的决定、向英雄交警贺冰同志学习的决定,在全社会形成了学习先进、关爱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截至目前,我市先后有22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3人荣登“山西好人榜”,在模范选树活动中坚持向基层延伸、向社会各个层面覆盖,先后开展了“十佳百星”、“百名文明公民”、“十大系列”先进人物、“美德少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五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三百”评选等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各行各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筑牢思想道德基础。在全社会形成健康向上、崇德向善的精神力量,必须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离开传统文化的“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了无源之水,很难获得人们的心里认同。为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市文明委在临汾日报社设立全市“道德讲堂总堂”,定期举办一次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已开讲500余场次,听众达10余万人次。同时,在全市开展“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核心价值”宣讲活动。在宣讲内容上,重点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发挥临汾作为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在宣讲队伍上,聘请山西大学国学研究院专家,定期到我市义务讲授传统国学;组织临汾本地文化传播志愿者,常年深入各单位举办讲座,传播传统文化;组织各级道德模范、先进人物及其事迹宣讲者,把“凡人善举”、“常人小事”请上讲台,用鲜活的人物和事迹增强宣讲效果。在宣讲阵地上,积极整合各单位“道德讲堂”、“干部讲堂”等阵地和资源开展宣讲,要求各单位一个月开展一次活动。通过开展宣讲诵读、研讨讲座等富有特色的主题活动,向人们讲述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引导人们更好地用传统文化充实内涵、滋养心灵、陶冶情操,增强人们的价值观自信和道德责任感。
3.倡导乐善好施,奏响社会和谐之音。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是道德实践活动的载体,也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形式,目前我市以各级文明单位为依托,共建设1200余支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在扶危济困、应急救援、环境保护、交通出行等各个方面体现出志愿服务的献身精神,在照顾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等各个方面表现出志愿服务的利他精神,积极营造“做好事、存好心、当好人”的社会氛围。二是开展城乡文化志愿服务活动。
充分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节日民俗活动、文化娱乐活动,营造欢乐喜庆、文明祥和、温馨和谐的节日氛围,进一步凝聚民族情感,弘扬优秀文化。三是加强诚信教育。利用各种宣传活动,让诚信观念深入人心。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中,探索建立信用评价“红黑榜”,从制度建设入手,提高约束力和惩戒力,让守信光荣、失信可耻成为社会共识。
个人因践行核心价值观而高尚,社会因践行核心价值观而温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上,临汾人民正在满怀豪情地起航大美临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犹如春风化雨正贯穿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融入人们的工作,融入大众的生活,一股向上向善的力量正在蓬勃生长。
责任编辑: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