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家乡名人名事 继承红色血脉基因
——洪洞县关工委深入开展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益探索
晋廷瑞
临汾新闻网讯 今年以来,洪洞县各级关工委充分利用洪洞革命老区的红色人文资源,紧密联系大家耳熟能详、交口传颂的家乡名人名事,邀请或利用老一辈革命家回家乡的机会,采取召开纪念座谈会、举办书画展览、捐赠图书资料、撰写发表回忆文章等多种形式激励大家发扬革命传统,继承红色基因,立志成才,报效国家,在深入开展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辛村乡关工委利用境内的白石村红军八路军纪念馆、马牧村八路军总部旧址纪念馆两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全乡学生观看并举行少先队主题队日活动,认真学习红一军团东征到洪洞的历史知识和老一辈革命家在洪洞抗日的故事,使青少年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曲亭镇关工委会同县党史办和老年书画研究会共同举办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书画展和纪念大会。他们邀请当年直接参战的老战士、原临汾市计委主任、离休干部孙宗武同志向参会的中小学生和村民讲述了韩略战役的经过,并邀请当时直接配合王近山将军部署战斗的洪洞县武委会主任孙名烈同志的后人前来参加。大家共同缅怀革命先烈,鞭挞日寇暴行,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
5月3日,原工程兵总部离休师职老领导、军旅书法家、洪洞县明姜镇晋家庄的申树林同志回家乡,县关工委、县三晋文化研究会、县老年书画研究会专门为申老举办了申树林同志捐赠家乡书画作品展。一周展览结束后,申老将参展的120幅书画作品全部捐献给县政府,洪洞报和洪洞电视台连续跟踪报道,在全县青少年和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多年来申老多次回洪洞相继向家乡的乡镇中学、本村学校捐赠了二百多幅书画、摄影作品,在赵城镇、明姜镇一带传为佳话。
5月6日,县关工委参加了明姜镇小李托村关工委举办的“张思学同志为村小学捐赠学习用品”座谈会。张思学同志今年88岁,是1945年参加八路军的老战士,离休前任新疆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秘书长等职,多年来身在边疆、情系家乡,隔几年就回村里住一段时间。今年他携老伴和子女回老家探亲,向全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赠送新疆特产,向村小学全体同学每人赠送一台平板电脑学习机,向洪一中、洪二中、县示范小学和本村小学赠送了300个足球,激励孩子们努力学习、强身健体。他的谆谆教诲饱含着对家乡的亲情、充满着对家乡孩子的期望,使师生们受到一次深刻的感恩教育。
现居于云南昆明的原昆明军区情报部政委、90岁高龄的老八路李戈力同志近年来先后向家乡的曲亭中学、洪洞图书馆捐赠过千册图书,今年又寄回500册(套)图书,委托县关工委向有关单位分赠。为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他专门寄回《战斗在洪赵游击区的抗日自卫队斗争片段》《抗战初期洪洞人民武装斗争回忆》《忆洪洞抗日高校》三篇珍贵的资料。县关工委把这些材料分发给洪洞报、大槐树杂志、党史办、县志办、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室,把它们刊登和保留下来,作为教育下一代的珍贵教材。
今年是老一辈革命家、统战家、红色金融家南汉宸同志诞辰120周年。南汉宸同志是洪洞县明姜镇韩家庄村人,参加过山西的辛亥革命,长期在隐蔽战线作西北军的统战工作,在西安事变、北平和平起义中发挥过独特的作用,还在延安大生产运动、统一解放区货币中为党为国理财。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经济封锁,受党的委托他成立了对外贸易促进会,并任会长。
同时担任了民主建国会副主委,带领工商界人士同发达国家和亚非拉朋友做买卖,为新中国赚取外汇,发展对外经济贸易。今年5月23日,县关工委和民建支部等在南汉宸家乡韩家庄小学共同举办了“纪念南汉宸同志诞辰120周年书画展暨座谈会”。南汉宸的孙子、南汉宸研究会会长南小宁夫妇,孙婿赵兴华同志和研究会的两位理事专程从北京回乡参加此次活动,讲述了爷爷一生为党为国出生入死、奋斗终生的故事,让这位革命老前辈的光辉业绩在家乡青少年心中永续传承。
6月下旬,洪洞籍老八路、85岁的原50军军长、原贵州省委常委、贵州省军区政委康虎振少将携夫人和三位担任师团级职务的子女回乡探亲。县关工委恳切地要求老将军把自己的成长历程写出来教育家乡后人。康老欣然同意,利用休息时间口述,由他的长子贵州兴义军分区政委康新平整理成文,发表在洪洞报上,题目是《我从大槐树参加八路军》。讲述了自己从一个苦命的孩子、14岁参加八路军,历经枪林弹雨历练成长为革命将领的故事。他一生牢记四个日子,一是自己生日,二是参加八路军的日子,三是入党的日子,四是当年随部队离开家乡的日子。他的文章为家乡留下了宝贵的资料,成为家乡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的鲜明教材。
通过多形式有益探索,我们深深体会到,充分利用家乡的名人、名事,传承革命老区的红色基因,不失为一条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全县青少年和中小学生中掀起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
(作者系洪洞县关工委主任)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