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古都重崛起 现代乡村在振兴

2018-08-11 09:28:1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晋国古都重崛起 现代乡村在振兴

——对曲沃县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调查

临汾市委政研室(改革办、综改办)课题组

  曲沃县,是一座拥有近3000年历史的小城,历史上曾是“武公据之以兴晋、文公依之而称霸”的晋国建都之地,素有“地下博物馆”和“三晋文化源头”之称。近年来,曲沃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下去”的重要指示,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做强做大做精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全县7个乡镇、7个战场,全员参与、全民共享、全面发展。最近,我们就该县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情况进行了深入走访调研,以期从中得到启示和借鉴。

  景明诗经山水旅游区——

  在诗经山水中感知经典  在田园风光里记住乡愁

  该县的北董乡南屏紫金山(绛山)、北临浍河水,自然风光秀丽、水源充沛、山势峻峭、峡谷幽深、树木葱郁,有“晋国后花园、曲沃小江南”的美誉。“诗经山水”就是指北董乡的景明、南林交一带,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唐风》,就是在这一带创作的。

  诗经山水景区原本只涉及一个村,面积较小,“名不见经传”,后来在曲沃县委、县政府大力推动下,将周边8个村子纳入整体规划建设中,统一规划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景区范围内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绿色村庄、2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3个县级美丽宜居示范村。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秀美的村庄田园风光,景区内还原《诗经·唐风》里的风土人情,建设了诗经广场、德孝园、唐风园、无邪园等,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建设百亩荷塘休闲区、万亩大蒜体验区,让游客享受荷塘美景,饱受视觉盛宴,感受采摘乐趣,整个景区形成了“景中有村、村中有景、村景合一”的画面。在景区建设时,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大蒜产业,建成晋之源万亩优质大蒜农业园区,北董大蒜被评为“山西名牌农产品”,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北董优质洋葱成功出口韩国。北董乡因此也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诗经山水景区已成为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风光为一体的诗经故里田园综合体。

  启示:美好的“田园”是我国古代人们向往的理想空间。曲沃县把诗经文化作为景区发展核心,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创意农业、农耕体验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充分调动当地农民的积极性,参与到景区建设中去,通过两年的奋力打造,硬是把一块无人问津之地打造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百姓富裕的田园综合体,这里文旅、农旅、乡旅三旅融合全面推进,一个个动听的诗经故事、一处处美丽的田园风景,让人驻留沉思、感悟文化、回忆乡愁。

  桥山黄帝文化风景区——

  在桥岳胜境中拜谒轩辕  在红色文化里陶冶情操

  桥山位于杨谈乡,山势巍峨、翠柏环绕,风景如画。桥山顶峰曾有黄帝陵,传为黄帝葬衣冠处。山之南,曲沃境内不少村落均建有黄帝庙奉祀轩辕黄帝。据《史记》记载:“黄帝崩,葬桥山”,著名国学大师、历史地理学家钱穆先生曾经说过,“曲沃的桥山很可能是黄帝的埋骨所在”。景区凭借桥山特有的历史人文资源,在修复山顶黄帝庙、建设山顶广场的同时,在山下建设了集桥山驿休闲食宿区、游客接待服务区、黄帝文化展示区、乡村旅游体验区于一体的“黄帝部落”民俗村,打造了集观光游览、生态养生、文化体验、祭祖寻根为一体的文化休闲度假胜地。

  桥山西南方向有个石桥堡村,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老区村,曾是曲沃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革命核心,为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走进石桥堡村,满眼都是红色。墙上是红色的记忆和党建标语,广场上是红色的党旗和入党誓词,路边是党的十九大标语,就连厕所都建成碉堡的造型。曲沃县充分挖掘红色资源,通过政府投资启动、多方引资发展的模式,投资3700余万元,建设占地100亩红色文化景区,景区内可以观看《抗日烽火》实景演出,体验地道战文化,参观纪念馆、老县委旧址,参加拓展训练,石桥堡村已经成为红色教育基地,被确立为“临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启示:曲沃县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把自身的短板转化为独特的优势,借助自身优势发展独特产业,充分利用黄帝文化打造黄帝部落、建设桥山驿景区,借助红色文化建成红色景区。曲沃县珍视历史传承,延续乡村文化脉络,守护乡村文化生态,在保持原生态的基础上,通过文化带动产业转型,让群众在生态宜居的环境中实现增收致富。

  朝阳沟景区——

  在明清古驿中品味历史  在朝阳沟壑里凝聚精神

  里村镇北依垆定山、西临汾河水,辖区内的里村西沟遗址是一处古遗址,属旧时代晚期,于1956年考古发现,其绝对年代以轴系法测定为距今5万年,其文化性质与襄汾丁村文化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里村镇的朝阳沟原先是一个荒山秃岭,生态环境恶劣,百姓无致富之路。自从坐落其中的西沟遗址被挖掘后,当地开始对朝阳沟进行了保护性规划和开发,建设了西沟遗址园,在西沟遗址周边实施了区域绿化工程,染绿了2000亩荒坡,春季观花、夏季赏竹,秋有红叶,冬见松柏;深挖明清文化内涵,打造以明清古县署、驿站、从教书院为特色的明清古建区;打造集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文化旅游、影视拍摄为一体的生态休闲观光园。

  如今朝阳沟垂柳依依、翠竹茂密、流水潺潺,在这里既可以探寻古人类的踪迹,又能体验田园农耕生活,还能欣赏明清古建筑,亲身体验古私塾上课的感觉,过去的荒山秃岭,如今处处有景。朝阳沟实现了“农业、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启示: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曲沃县正是坚持了这种理念,把保护利用生态环境当作保护生产力,让美丽风光变身美丽经济,更让生态红利催生群众保护生态环境自觉行动,过去朝阳沟群众“靠山吃不上山”,如今朝阳沟把一座座荒山变成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在赏心悦目的风光中过着幸福舒适的生活。

  磨盘岭农业观光区——

  在磨盘岭上探游古村  在春秋城里体验遗风

  史村镇,是一片刻着深厚历史文化烙印的土地, 2005年8月,发掘出了目前山西发现的两周时期最大的墓葬——羊舍大墓,墓主人据推测是晋国历史上著名的晋文侯。除此之外,这里还有介子推隐居处等一大批历史文化遗存。

  磨盘岭位于史村镇西海村,因这里有一巨大的土堆,犹如叠起来的几块磨盘,俗称“磨盘疙瘩”,它与其周围岭地连在一起,得名“磨盘岭”。这里的百姓过去守着资源却并没有收益,曾流传“住的水晶宫(外面下雨居住的窑洞里漏水),种的旱坡地,水从门前流,还要渴死牛”的顺口溜。近年来,该村围绕产业兴村的思路对磨盘岭进行开发,经过多年规划发展,确立了以建蔬菜大棚为发展方向,形成以磨盘岭为中心,岭下大棚菜、岭上甜柿园、林下中药材、水中罗非鱼养殖的集种植、养殖、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民俗休闲观光园区,实现了现代农业与观光旅游的完美结合。站在磨盘岭放眼望去,好一派北国“小江南”风光。2015年以来,该村累计接待游客8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5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万余元。西海村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美丽乡村”试点,荣获“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黄瓜之乡”称号,“磨盘岭蔬菜”中的黄瓜、西红柿远近闻名,西海村由此被列入第三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位于该镇的浍河水库是1957年至1959年两年间,勤劳勇敢的曲沃儿女,在当时物质条件极度匮乏情况下,硬是用血肉之躯、用热血和生命建成的,创造了5年工程量22个月就完成的奇迹,蓄水量近1亿立方,是晋南地区最大的水库。由此也诞生了曲沃人民万众一心、敢想敢干、艰苦创业、不屈不挠的精神——浍河精神。

  浍河水岸春秋晋国城依托浍河水库北岸而建,区内规划建设以彰显“三种文化”为主要特色。一是突出“晋文化”特色,园区内所有建筑均体现出晋国古都文化风格和元素;二是突出浍河精神文化特色,使“万众一心、敢想敢干、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浍河精神得到不断的继承和发扬。三是突出晋南民俗文化特色,集中展现晋南明清古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和民俗文化等。

  启示:乡村振兴需要绿色发展,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浍河水岸春秋晋国城就是在保护浍河水库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规划开发,实现了保护与开发的双赢局面。乡村振兴更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群众充分参与到乡村振兴事业中,磨盘岭多年的发展和浍河水库的建成,都说明曲沃县委、县政府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发挥群众的内生动力,共建美丽家园。

  晋国博物馆旅游区——

  在三晋源头中穿越时空 在魅力古镇里品尝晋味

  山西简称“晋”,又称“三晋”。“三晋之源”“晋都故地”说的就是曲村镇。曲村镇北依桥山,南临滏河,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曲村——天马遗址”横空出世,尤其是遗址内出土的九代十九座晋侯及其夫人墓葬,以其重大的考古价值和文化价值,轰动全国,震惊世界。两度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并被列为“20世纪中国100项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依托“曲村——天马遗址”,兴建了晋国博物馆,这是全省首座以反映晋文化为主题的遗址类博物馆,也是全国唯一一座集遗产保护、文物陈展、文化交流为一体的晋文化展示平台。展馆以600余年历史为线索,展示了叔虞封唐、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一系列足以影响中国古代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遗址内发掘出土的“真车真马”车马坑,比秦始皇兵马俑还要早600多年,被称为可与秦兵马俑比肩的历史遗迹。

  曲村古镇在元代就形成了七十二道丁字街的古镇阡陌交错的路网结构,传统建筑是以始建于唐代的大悲院为代表的建筑群落,现存献殿为宋金时期建筑,被国务院评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曲沃县立足晋文化资源优势,提出“改造古镇一条街、再现晋风晋韵情”的目标,整治改造街道1200米,商铺176间,外立面2816平方米,打造古镇建制由来、古镇商贸繁荣记忆景观4组,更加全面展示古镇风貌特色。首届“全域旅游晋都行”文化旅游月期间,古镇景区吸引游客5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余万元。

  启示:以传统村落为典型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DNA,是我们的根和魂。曲沃县对传统文化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出台《古建筑认领保护办法》,让更多个人、团体参与古建筑保护中来,让更多文物在认领中得到新生,发挥更大价值。曲村镇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性开发与传承发展、使文化资源开发保护与经济效益、文化传承、乡风文明融合发展。

  太子滩温泉度假区——

  在太子滩里听动人传说  在壮观四园中追寻记忆

  太子滩位于曲沃县城北1公里,相传2700年前,这里原是一片碧波荡漾的大湖泊,名为“太浒”,王后骊姬设计陷害太子申生,骊姬之子“奚齐”误上纸糊之船,太子申生舍身救弟遇难,王母娘娘拔钗相助,金钗划湖而过,湖水流尽,这里便成了滩涂之地,人们为了纪念太子申生,在这里立庙祭祀,并把“太浒”改名为“太子滩”,并且留下了一段美好的传说。

  过去的太子滩因长期返碱严重,致使1万余亩耕地无法耕种,既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人们称其为“盐碱滩”“荒草滩”和“垃圾滩”。曲沃县实行政府主导、企业实施、农民受益的原则,以工业经营农业的形式,实施了太子滩万亩盐碱地一期3500亩治理工程。2015年立恒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8亿元,租用2个乡镇12个行政村3500多亩流转土地进行连片治理,将过去的盐碱地治理成了一个集现代农业示范、水产养殖、文旅观光、工农用水保障、环境改善五大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太子滩是全省唯一的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绿色食品示范基地,土地产出收益从原来的亩均不足300元提高到近万元,当地农民的收入也将从原来的年均8000元左右提高到近13000元。特别是2002年,太子滩区内打出一眼地热井,泉水质量在全国屈指可数,被誉为三晋第一泉。当地依托温泉建起了集高档国标室内游泳馆、游泳池、太子湖公园、万憬生态园、儿童水上乐园于一体的温泉娱乐度假区。

  曲沃县在县城驻地——乐昌镇打造了“四园”:晋园、顾园、绛园、申园,四个园区各有千秋,相得益彰,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弘扬了晋文化。

  晋园位于县东城新区中心,是国家AAA级景区,是一个开放型、生态型、文化型的地标建筑,园中景观展示对于晋文化研究、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顾园位于东城新区,是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顾炎武的纪念馆,他在曲沃整理并完成了一生最伟大的著作《日知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即出自于此书。绛园位于县城北部,因曲沃是晋国早期都城故绛所在地而命名,其意义在于彰显周天子册封重耳为侯伯(霸主)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申园位于太子滩内,因晋国太子申生舍身救弟的传说而得名。

  启示:曲沃县委、县政府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上,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实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该县“四园”的建设就是积极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开发旅游资源、兴办旅游景点、经营旅游项目、建设县城景区景点的举措。特别是太子滩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由企业参与到现代农业产业投资管理,将农户的土地集中成片流转到公司,因地制宜发展了香菇种植、花卉培育、莲藕种植、水产养殖等项目,进而实现企业与农户的双赢。

  荷塘月色景区——

  在荷塘月色中享受美景 在民间艺术里领略文明

  高显镇地处汾河滏河三角洲,土地肥沃,人口密集,据史料考证,《诗经·魏风》中的“砍砍伐檀兮”之唱,就发生在这里。特别是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莲藕的实用价值。家家户户种莲,目前发展种植面积已有2000余亩,形成了相当规模,当地群众靠莲藕过上了富裕的日子,莲藕经济造富一方百姓。

  2013年4月,“晋之源”高显汾河滩涂循环农业综合开发,被临汾市确定为“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曲沃县的重点工程项目之一,依托循环农业示范区打造了集农业观光、休闲采摘、餐饮娱乐、度假住宿等为一体的荷塘月色景区,荷塘月色美景不仅能够给人美的享受,更能以美为载体延伸旅游产业链条,让更多的老百姓把兴趣变成职业,增加收入的同时增添自豪感。

  同时,高显镇是个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人文古镇,2008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民间文化艺术之镇”荣誉称号。该镇积极开展创建精神文明村镇活动,使精神文明之风吹遍千家万户。常家村农家书屋获得国家级示范农家书屋称号。去年高显农民书画协会选送了6幅作品赴京参加中国农民画精品选拔,有一幅作品入选“世界情·中国梦”赴联合国展出。

  启示:曲沃县把滩涂开发当作生态工程来做,充分利用莲藕的特性,尊重自然生态规律,实现了滩涂农业循环发展,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尤其是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比如,该镇把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作为提高公民素质的着力点,打造了传统文化一条街,用图片、小漫画的形式让弟子规、三字经等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走向街头,深入人心。

  目前,全域旅游已成为曲沃县的一张“金名片”打出了山西,打向了全国。曲沃县2017年的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8.08亿元,在2018年的文化旅游活动月中,游客突破9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1.8亿元。曲沃县先后荣获“中国成语典故之乡” “中国最美乡村休闲旅游名县”等19张国字号名片。从巍峨矗立的桥山,到田园人家的北董,无论天马遗址的悠久历史,还是浍河水岸的自然风光,抑或是磨盘岭的生机勃勃……不同的历史文化、乡村风貌,一样的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执笔人:张建山 乔国强 项辉)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