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在查数据。资料图
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升温”的却是火锅酒楼和街边烧烤。寒风萧萧,三五知己钻进暖洋洋的酒楼,边涮肉边聊人生,或者来几串烤肉串喝杯啤酒,生活岂不惬意美满?然而,这看似美哉的涮肉却可能为你惹来“布病”,涮肉为何惹“布病”?记者就此采访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防控科王黎。
记者:什么是“布病”?
王黎:“布病”全称“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人患此病后,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病情易转为慢性,浑身没劲,无精打采,病期可长达数月、数年,甚至十几年,严重的丧失劳动能力,所以有的地方叫它“懒汉病”,有叫“蔫巴病”的,还有的地方叫“羊瘟”的。
记者:布病”是怎么传播的呢?为什么涮肉会惹上“布病”呢?
王黎: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是“布病”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布病”也可以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经消化道感染主要通过食物或饮水,布鲁氏菌经口腔、食道黏膜进入机 体。有的人喜欢喝生奶、吃生奶制品、吃生拌肉或生肝,吃未熟的肉或者手不洁就拿食物吃,都容易患病。
涮肉时如果提供肉料的羊、牛等是染上布鲁氏菌病的,那么加热时间过短,就可能因为吃了尚未完全“熟透”的肉料通过消化道感染“布病”。
记者:布鲁氏菌容易杀死吗?
王黎:研究发现,布鲁氏菌在合适的条件下能生存很长时间,有较高的抗灭活能力。对湿热、紫外线、常用的消毒剂、抗生素等比较敏感;对干燥、低温有较强的抵抗力。
直射日光数分钟,最长4小时,散射日光7天~8天,直射紫外线5分钟~10分钟,斜射紫外线10分钟~30分钟就能把布鲁氏菌杀死。布鲁氏菌对热非常敏感,尤其对湿热更敏感。布鲁氏菌对常用的各种普通浓度的消毒剂及一些化学药物抵抗力均很弱。例如:在0.1%的新洁尔灭中只能存活30秒。
记者:得了“布病”有哪些症状?
王黎:发热、多汗、肌肉和关节疼痛等有点类似于“感冒”,但是并非小感冒这样简单,“布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贻误治疗往往会对一些系统造成损害。例如: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男性病例可伴有睾丸炎,女性病例可见卵巢炎;少数病例可有心、肾及神经系统受累表现。
记者:哪些人容易感染“布病”?
王黎:任何年龄的人均可感染“布病”,而且与性别、民族无关,主要取决于接触传染源和病原体的多少。青年人和中年人是主要的劳动力,接触病畜多,感染“布病”的机会就多。常见于与病畜接触的畜牧兽医、饲养放牧人员、“布病”专业工作者和畜产品加工企业等职业人群中。
大众人群可能会通过吃涮锅、烤串、喝生奶等途径感染上“布病”。
记者:老百姓怎样避免“布鲁氏菌病”?
王黎:职业人群接触病畜时,应着防护装备:工作服、口罩、帽子、围裙、乳胶或线手套和胶鞋等。工作后要用消毒水或肥皂水洗手、工作期间不吃东西、饭前洗手等。大众人群平时要勤洗手、吃熟透的食物、喝煮开的水等。
记者:涮肉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王黎:当人们吃火锅涮肉或烧烤肉串时,为了安全起见应该让肉类尽量达到一定时间的高温处理,那么即使肉类含有布鲁氏菌,也不会因为烹饪不当而导致病从口入。
买肉时一定要购买检疫合格的畜肉,选择消费场所时也要到正规的餐馆、饭店,尽量避免光顾无卫生保障的临时烧烤摊,即使忍不住嘴馋光顾了也应该让老板将肉烤熟点,避免“布病”乘虚而入。
记者 刘晚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