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民生这一话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部门都以民生为先、以民生为重,推出新政,加大投入,为改善民生注入了强大动力。2010年,民生将会继续加强,群众生活会越来越好。
多项法律政策为民生提供保障
养老保险可跨省转移。《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从2010年1月1日起施行。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所有人员,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可在跨省就业时随同转移。根据《办法》,参保人员跨省流动就业的,由原参保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具参保缴费凭证,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应随同转移到新参保地。参保人员达到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条件的,其在各地的参保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个人账户储存额累计计算;未达到待遇领取年龄前,不得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并办理退保手续;其中出国定居和到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定居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综合考虑转入地与转出地、当期与长远的资金平衡关系,《办法》规定,参保人员跨省就业,除转移个人账户储存额外,还转移12%的单位缴费。
在谋划2010年全国经济大盘子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多项举措的推出更是明确了对民生的关怀和加强。会议提出,2010年“要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新医改方案公布,根据规划,今后三年,各级财政将新增投入8500亿元,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重点,着力推进包括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在内的五项改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开,根据安排,2009年城镇职工和居民参加医保人数要达到3.9亿人,加上新农合的8亿多人,整体上去年将有超过12亿中国公民能够享有基本的医疗保障。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年内将覆盖10%左右的县(市),2010年将进一步扎实推进;在住房保障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同时,还将“加强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棚户区改造。”要优先发展教育,改善教育办学条件。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解决好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问题。
来自财政部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方面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民生支出安排7284.63亿元,按可比口径增加1653.34亿元,增长29.4%。
今年开始实施的法律法规中还有许多都与民生日常息息相关。诸如保安员需凭证上岗并留指纹,企业养老金平均上调10%并可跨省转移,手机打长途不再收本地通话费,二手房营业税征免时限5年,拒付物业费业主权利将受限,电视剧插播广告不得超过90秒等。这些新的法规或者政策调整,突显出民生政治的鲜明取向。它们中有许多是社会讨论多年的老问题,如今将这些探讨的有益成果固定,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公之于众。公众可以清晰地看到,许多民生问题的求解之路,就藏于这些法律法规调整、颁布、实施的轨迹之中。
我市民生浓墨重彩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市经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在严峻的形势下,千方百计保民生,仍旧成为市委、市政府工作的中心,一大批民生工程先后开工上马,一件件民生新政不断推出,惠及全市人民。
记者了解到,市委书记谢海在市二届人大五次会议闭幕时的讲话中强调,要以民事为大、以民事为重、以民安为乐、以民心为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宗旨意识,以心系群众、执政为民的炽热情怀,体察民情,关注民生,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市长罗清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保障民生是经济发展的应有之意,改善民生是人民政府的应尽之责,我们要用真心、动真情、下真功,把人民 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处理好,逐一解决好,努力实现“宜居城市建设、环境质量改善、社会事业进步”三大突破保民生。罗清宇市长在人代会上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郑重作出承诺,2009年要启动完成十件实事:投资2.5亿元,启动建设临汾新高中;投资5.5亿元,启动建设临汾新医院;投资14.9亿元,启动实施汾河临汾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投资7亿元,完成336个行政村2333公里通村公路建设;投资1.3亿元,解决3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投资1.2亿元,新增市区供热面积300万平方米;新建连锁农家店、便民店200家,放心粮油店100家;启动天然气接入工程,市区部分居民年内使用天然气;投资3000万元,新建五一东路铁路立交桥;投资6000万元,建设古城遗址公园。这充分显示了市委、市 政府躬身听民声、贴身解民忧、实心办实事的坚强决心和坚定步伐,也表明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把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作为市委、市政府执政的第一要务。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新医院、新高中、古城遗址公园、五一路铁路立交桥工程等一批民生工程项目相继规划奠基;汾河临汾城区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全面启动,进展顺利。其余各项实事也已推开。这一系列民生工程实施达效后,临汾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好。(本报记者 李永军)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