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临喜 摄
体育锻炼怡身心
其乐融融放风筝
满街皆是喜羊羊
母子情深共游戏
今年我市推出的过年大餐比往年更加丰盛。早在腊月廿八,市影剧院上演的“吉祥临汾”春节歌舞晚会,就已经拉开了新春文化活动的序幕。电影、戏剧、民间社火表演、专场晚会、艺术灯展以及锣鼓大赛、大型焰火晚会等,活动多多,且均为公演,保证让广大市民过个红红火火的开心年。除此以外,市民也选择旅游、健身、K歌的方式过新年。
观影:儿时年味今重温
记者在影剧院现场看到,看电影的以年轻人居多。大学生小刘是和女朋友们一起来的,他说,好久没有小时候看电影的那种感觉了,影院里安安静静的,他和女友小声聊着天。这部电影既借用科恩作品《血迷宫》的经典悬念,又混搭《武林外传》与东北二人转的喜剧元素,真是既惊险又刺激,很适合年轻人的口味。
有人说,近年来看电影的人真是越来越少了,实则不然,在一些大城市,到电影院里看电影仍然是年轻人的时尚。在特定的节日里和要好的朋友看一场电影,比起其他浮躁的活动可能更具有一种别样的感受吧。
赏戏:名家风采尽收眼
平阳戏迷俱乐部的冯恒周主席,是一位高度近视、近乎残疾的老人,然而他对于戏曲的爱好却几十年如一日彻入骨髓。过年是他最为兴奋的时候,因为可以免费去梨园堂听戏,这既是一种如痴如醉的享受,又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看生旦净丑唱念坐打,水袖挥舞中神韵毕现,可以有效提升戏曲舞台感知力和审美能力。老人慨叹,年轻时工作太忙,没功夫听戏;现在终于有时间,可以听过瘾了。更重要的是,可以从这里汲取戏曲文化的精髓,把戏迷俱乐部办得更好,为更多的戏友们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圆自己年轻时代的一个梦。
读书:充电过年新趋势
在书店现场,有许多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来买书,还有许多则是结伴来这里看书。郭女士带孩子来买《爱的教育》,没想到孩子来了就赖着不走,还要买《微生物世界旅游》。郭女士说,平时工作太忙,很少和孩子一起出来,这次发现,原来孩子很爱学习,想买书家长当然愿意了。还有许多年轻人和中年人也加入了读书行列,年轻人偏爱哲学和文学书,而中年人更喜爱专业技能类的图书。许多人在书店里挑选几本可意的书沉醉其中,细细品味一下午,倒也有种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意趣。
不言而喻,过节总要玩一玩、乐一乐,打球、下棋、集邮、旅游、上网等等,但要注意节制、有度,尤其在娱乐之余不可忘记精神食粮的补给。读书过年也是一种时尚,愿更多的人加入这个行列中。
社火表演:民俗文化舞新春
襄汾县陶寺乡的裴姓青年告诉记者,作为年轻人,他不喜欢年轻人的玩意,偏偏喜爱民俗表演。你看襄汾天塔狮舞,几只活泼可爱的狮子,踩着欢快的锣声鼓点,在舞狮艺人的逗引下,摇头摆尾,攀登由板凳叠垒在空中高达十几米的天塔。整套动作惊、奇、险、绝、美,堪称一绝。起初看只觉得好玩,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这一民间艺术是当地劳动人民欢庆丰收、迎春接福的一种独特的娱乐方式。你看,传统民俗表演真是神秘又新奇!在这种民俗文化的感召下,小裴学会了踩高跷,过完大年初六就在乡里练,虽然辛苦却其乐无穷!
锣鼓大赛:敲响奋进春雷音
临汾的威风锣鼓几年前就入选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从1988年“龙年文化节”开始,我市的威风锣鼓多次参加省、地艺术节。当年,霍州300人的威风锣鼓队进京为全国农民运动会开幕式进行了精彩表演。1989年,我市的威风锣鼓队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了国庆40周年文艺表演。1990年,由410人组成的临汾威风锣鼓队,在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上登场献艺。它阵容宏伟,队列整齐,威风凛凛,气势磅礴,展示了中华儿女顶天立地、威武雄壮、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民族性格。
世界的锣鼓在东方,东方的锣鼓在中国,中国的锣鼓在山西,威风锣鼓早已成为临汾的一个品牌。正月十五上午,在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评为雕有石鼓最多的桥梁上,人们将看到各参赛队精神抖擞、意气风发的表演,他们拿出各自鼓技绝活,声若奔雷,气势骇人,却又让人听得通体顺畅。这铿锵的鼓点,既是将今年文化活动推向高潮的鼓点,更是催动全市人民为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民生殷实、环境优美的新临汾而努力奋进的春雷!(记者 郭璞 文/图)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