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侯马这座古老的城市,警民鱼水情深,心心相印,群众上访公安的现象基本绝迹。用老百姓的话说:这些变化应归功于市公安局领导“走进村居(企业)、深入群众、服务民生”大走访工作的开展。
“接访”引出“下访”
2007年五月,刚刚上任侯马市公安局局长的李胜,接二连三接到群众上访公安民警的案件。群众上访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局党委会上,李局长沉思后提议,集中时间,集中精力,组织警力,深入基层到群众中去寻找答案。
李局长的提议得到了局党委成员的一致赞同,大家分片包干,各自率领办案民警和信访民警进驻各乡村、街道办事处和企业,与群众拉家常、交朋友,遇到贫困户就组织送粮、送钱、送温暖、送慰问。这些举措都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民警们又在此基础上对上访人员开展走访,了解上访人员的家庭情况、居住环境、家庭成员生活状况及身体状况,耐心听取他们的诉求,向他们做各方面的认真解释,用真心换民心,极大地拉近了和上访人之间的距离。这种公安民警走下去诚心诚意听批评的做法,极大地缓解了警民关系,群众与公安民警之间的对立情绪慢慢消融,群众对民警们的掏心窝子话也多了起来。
下访,无疑是公安机关了解民意、体察民情、理顺民心、密切警民关系行之有效的好办法。这是李局长给民警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下访”化解“上访”
“16年了,我终于能给家人有个交代了,我还以为我有生之年等不到这一天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握着李局长的手老泪纵横……
2009年12月底发生的这一幕,李局长至今记忆犹新。
16年前,这位老人在市公安局派出所搞基建时借给该所两万元钱,后来由于多种原因,老人所借的钱一直未还,老人多次到该所催还,一直未能如愿。李局长下访了解情况后,立即安排信访民警展开调查,当事情调查清楚后,李局长果断拍板安排落实。事后李局长对民警们说:“公安机关在困难时,老百姓拿钱支持我们,我们有何理由不归还老百姓的血汗钱呢!”这只是侯马市公安局在全辖区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的一个缩影。
做公安难,做公安信访工作更难,但最难的莫过于化解矛盾、停访息诉。真正让每一个问题都给群众一个公正的说法,李局长和他的领导集体大胆地提出建议,对一些民警办案遗留的历史问题,勇于正视自我,纠正错误。为此,侯马市公安局每年拿出部分信访基金,用于解决那些“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信访问题。为确保信访工作的扎实进行,李局长推行了一套联合接访制。2008年以后,侯马市公安局每星期二组织一次由局领导挂帅、信访科牵头,办案民警、督察警在场的联合大接访,零距离倾听群众呼声,这一做法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帮难促成矛盾化解
2009年12月25日,一位老太太来到侯马市公安局失声痛哭,信访民警立即上前安慰,经过了解得知老人叫万金花,老人报称:一年前自己收养了一名弃婴,几天前被孩子的亲生父母抢走。得知情况后,信访科民警一面安抚情绪激动的老人,一面积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联系受理单位,并与辖区派出所民警一起到民政部门核实,为老人办理弃婴的收养手续,办案民警经过多方调查,终于在2009年12月30日永济市虞乡依靠当地派出所配合,找到了抱走婴儿的永济市虞乡马某,并耐心地向其讲解了有关法律法知识,指出目前万金花老人是孩子的监护人,如果他们真是孩子的亲生父母,就应当通过合法的程序,依照法律办事。经过民警耐心细致地讲解和说服,最后孩子还是回到了万金花老人的身边,老人抱着失而复得的孩子泪流满面,深情地亲吻着孩子。
三年来,侯马市公安局接访、下访民警达900余人次,协助各级党委政府就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百余起,使大部分上访案件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通过广泛征求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意见和建议30余条,采纳15条。这些成绩的取得,使侯马市公安局先后多次受到上级公安机关的表彰奖励,信访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
采访即将结束时,笔者问到侯马市公安局下一步工作打算时,李局长不假思索地说:“我们要贯彻落实好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维护好社会稳定工作,进一步深化‘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积极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通讯员 郭清海)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