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晚8时许,记者与几位朋友一起小聚,随后前往临钢附近一酒店。在鼓楼北打了一出租车,说明目的地后,记者看到出租车窗前摆放服务资格证的地方空空如也,随即询问的哥是否领到上岗服务资格证。的哥没有做任何回答。记者再次发问:“你知道没有服务资格证上路驾驶是什么性质吗?”该的哥索性停车、熄火,并告知记者:“我要加气去,这一段算送你们的,也不收钱了。”当记者告诉的哥,这样的行为违反了出租行业服务项目规范,有损临汾窗口形象,这位的哥仍然一意孤行,将记者与同伴半路甩下。
当即,记者拨通了市客运管理处党支部书记王忠的电话。听完记者反映半路遭遇甩客后,王忠表示,当初设置出租车服务资格证就是为了提升出租车的服务水平,提升我市的城市形象,更是方便市民、乘客进行监督的有效渠道。
之前,另一记者也搭乘了一辆“无证”的哥驾驶的出租车。“你没有资格证,也敢上路行驶?”记者一语点中要害。该驾驶员辩解:“我报名参加培训了,只是还没拿到证件罢了!”虽然他一再强调自己已经报名参加出租车驾驶员客运资格证培训,但当被问及有关出租车服务规范、业务常识时,他却连最起码的内容都答不上来,显得滑稽而狼狈。
市客管处负责人表示,目前市出租车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窗口服务形象也不容乐观,那些“无证”驾驶员违规上路营运引发的安全问题更是突出。由于这些司机都未经过正规的培训考核,行车中安全意识淡薄,车速过快,紧急情况下处置不当,屡次发生交通违章行为。随意停车、鸣笛、加塞、违规调头、超速行驶、闯红灯、高峰期挑客等一系列违法违违行为一直为广大乘客深恶痛绝。出租汽车驾驶员频繁更换,流动性大,没培训的驾驶员对“不拒载、不甩客”等行业规定更是知之甚少,他们以各种借口搪塞旅客,来实现自己的利益,殊不知他们在损坏着临汾出租汽车行业的整体形象,让平阳古城蒙羞。
“从某种意义上说,出租车驾驶员的一言一行,表了一个城市的形象,因此,客运部门对从业人员有严格的规定,但‘无证’驾驶员的出现,不但使乘客没有安全感,也容易给管理部门带来不便。”采访中,不少市民表达了同样的心声。而在广大市民对此深恶痛绝的同时,有的市民还不甚了解。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几名市民。有的人说:“听朋友说那些出事的车大多都没有资格证。
这样的出租车坐着都没有安全感。”也有一些市民表示:“并不知道所谓的‘服务资格证’”。
“重利益、轻教育”的错误经营理念在出租车车车主普遍存在。车主往往将整车承包出去或临时聘用驾驶员上路,很少查证驾驶员提供的驾驶证是否有效。
更有甚者,根本不管聘用的驾驶员是否持有《出租车营运资格证》,认为只要能开车就行。
记者走访一些交警后得知,出租车属于交通事故多发群体。
特别是夜晚,很多替班司机不具备营运资格。他们往往为了拉客,获得更高的收益,强行掉头、随意停车、超速行驶已习以为常。“有的夜间出租车驾驶员连驾驶证都没有,只是利用晚上跑出租的时间练车。”客运管理处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要取得一个服务资格证并不难,驾驶员需要向出租车所在公司递交申请,之后填表、培训、考试,只要通过考试就可以顺利拿到服务资格证了。他同时表示市客运管理处也经常对出租车驾驶员进行突击检查。
记者了解得知,这些“无证”的哥之所以选择偷偷上岗,而不通过申请、培训、考试获得证书,并不单单单为了节省培训费用,而是为了节省培训和考试的时间。“这车是承包来的,如果培训、考试,耽误一天就是100多元,不划算。”一名“无证”的哥这样告诉记者。
“无证”的哥所占的比例到底有多大,记者也无从了解和考究,但是看着身边一辆辆飞驰而过的出租车,让人感到莫名的恐惧和愤慨。
记者感言
出租车作为城市的一个流动窗口,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我市的对外形象。作为营运性客运车辆,出租车在方便群众出行的同时,对乘客的乘车安全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出租车营运资格证》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难题。然而,街上随处可见的“无证”的哥,由于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考核,安全行车意识淡薄。随意停车、鸣笛、加塞、违规调头、超速行驶、闯红灯、高峰期挑客等现象屡见不鲜,松绑广大乘客安全带的同时,也在偷偷侵着广大乘客的安全感。(王隰斌 卢凯)
来源:临汾日报晚报版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