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市中心血站体采科,杨先生讲述了自己两次献血的过程。2009年2月23日,杨先生从北京西站乘火车回临汾。当时北京出现血荒,站前广场上的采血车异常忙碌。由于开车时间尚早,杨先生毅然决定进行人生中第一次献血,看着献血证和上面的“A”型血字样,成就感油然而生。
2010年4月28日,杨先生再次来到鼓楼广场无偿献血。同样的程序过后,由于有急事,他拿着临汾中心血站的献血证匆忙离去。回家后,他才发现献血证上赫然印着的血型为“B”。杨先生顿感困惑,自己不是“A”型血吗,怎么变成了“B”型?他立即拨打献血证上提供的联系方式,但是电话那头却一直无人接听。
听到杨先生两次献血的经历后,体采科工作人员解释说办公室电话坏了,后来五一放假,因而电话无人接听。对杨先生的献血证反复比较后,工作人员从献血证的流水号断定,由市中心血站印制的献血证中血液型号应为“A”型。对于献血证上标注的“B”型,工作人员表示,因采血车工作环境嘈杂,工作人员出现了失误。
在现场,办公人员给杨先生和记者打开了无偿献血者信息记录,该记录上明确表明杨先生的血型为“A”型。体采办主任孙亚琴告诉记者,每位献血者无偿献血后,血液都会在化验室再进行严格化验,而如果化验血型与所录血型出现不符时,血站会在第二天化验完成后给献血者打电话通知说明情况。随后,该工作人员对杨先生的献血证进行了修改,将原先旧证的“B”血型戳涂改后,加盖“A”型戳。
修改献血证血型信息后,杨先生要求查看自己的献血信息,结果发现,在献血者录入信息中,杨先生的电话居然是错的。工作人员解释说杨先生可能在信息填写过程中出现了差错,而杨先生坚持说不可能写错自己的电话。当记者提出想要看献血时杨先生填写的信息时,被工作人员拒绝。他们表示信息由专人录入整理,对外保密,并说随后查清楚造成献血者信息录入错误的原因后,会主动通知杨先生和记者。
当天下午17时,市中心血站站长助理打来电话告诉记者,杨先生的血型错误是工作人员在嘈杂的工作环境下的疏忽,而杨先生的电话号码之所以错误,是因为工作人员工作失误造成,已向杨先生电话致歉,随后中心会对该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杨先生当场提出了一个疑问:“如果没有在北京献血的经历,我可能这辈子都认为自己是‘B’型血;再者,血站所有内部系统信息显示我都是‘A’型血,除了我谁也不知道献血证上是‘B’型,给我打电话无从谈起;再退一步说,他们说血型出现不符时,会给献血者打电话通知,我的电话录入时都发生了错误,怎么能联系到我。这么多的疏忽、失误都集中在我一人身上,难免也太巧了吧!”(记者 卢凯 实习生 孙静)
来源:临汾日报晚报版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