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铁公安侦破“4·11”系列割盗案始末

2010-07-13 09:52: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出演了惊险的一幕……

夜幕惊魂

2010年4月11日晚上23时许,满载煤炭的30024次货物列车在南同蒲铁路线上疾驶。当列车行进至临汾至张礼区间时,突然,列车采取了紧急制动,扎瓦瞬间抱死车轮。50米、30米、10米……当列车停下后,机车司机惊呆了。在他前方几米处的铁路线上,几根接触网线断头凌乱地悬吊在空中,幸亏司机及时发现并采取紧急措施,否则这些金属线卷入车轮,后果将不堪想象。
23时55分,临汾铁路公安处指挥中心接到30024次列车司机报案,公安处连夜召开案情碰头会。通过案件分析,嫌疑人很可能是4至5人结伙作案,有一定作案经验,不排除有运输车辆的可能性。种种迹象表明,这伙人是有组织、有预谋、有分工,并精心策划,严密有序。可是,从现场情况看,此次盗窃行为已经成功,为什么嫌疑人还会把赃物遗留在现场?工具也未带离?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而这些人会是谁?……种种谜团也一个个摆在了办案民警面前。
清晨,扩大现场勘查范围的民警又发现一处接触网被盗现场。消息传来,一夜未眠的现场指挥部,空气显得越发紧张、凝固。

全力出击

该案引起太原铁路局局长杨绍清的高度关注,要求公安速侦速破,一定要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太原铁路公安局将“4·11”系列割盗案确定为公安局“1”号督办案件,局长张俊玲、政委关六斤亲自把关,并指派刑侦副局长董跃峰负责现场指挥。专案组由临汾铁路公安处处长尹相晋、政委刘来有挂帅,成员全部是抽调的刑侦、治安、派出所等部门精英。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在南同蒲铁路线上拉开了帷幕。
专案组兵分三路,一是以现场遗留作案工具和痕迹为重点,从外围展开调查。二是从案发周边乡镇、村庄入手,对当地重点村民和外来人员进行梳理摸排。另一组民警到接触网施工队、车站、工务、机务等内部单位,查找目击者和相关线索。在机务段,民警寻找到案发当晚所有经过现场的列车司机,详细询问了当班情况。了解到30024次货物列车在停车前,还有一辆列车通过现场。从该机车司机反映,当时现场的接触网完好无损。据此,专案组确定了第一起案发时间是当晚23时30分左右。通过时间推算,也解释了嫌疑人为什么没有将赃物带走等疑问。当晚,盗窃嫌疑人对接触网实施了割盗。虽然行动很快,但30024次货物列车此时正巧经过,并发现险情停车。嫌疑人怕事情暴露,来不及带上赃物和工具,就仓皇逃脱了。

柳暗花明

正当专案组紧锣密鼓,开展侦破工作的时候。4月16日、4月24日,南同蒲线临汾至张礼间又发生两起割盗案件。于是,专案组决定将计就计,根据案发重点时间、重点区段,组织了190余名警力,对临汾至张礼间的铁路线进行全天候防控,“网口”越织越密。
很快,一名叫王某的年轻人落入警方视线。王某有盗窃前科,整日在社会上游荡,沾染了许多恶习。特别是近段时间以来,每日沉迷于网络,在网上结识了无业游民小宁、小强、胡某、姜某,他们没有正当经济来源,高额网络费用已压得喘不过气来。于是,他们几个一拍即合,向还在建设当中的南同蒲铁路线的接触网下了黑手,先由王某和小宁购买工具,再一同实施盗窃,最后小强和姜某开着出租车,将赃物直接送往废品收购地进行交易。

一网打尽

5月21日凌晨3时30分,临汾铁路公安处20余名民警,正悄声无息地向目的地进发。按照专案组统一部署,今夜要对“4·11”系列盗窃案主要犯罪嫌疑人王某等人实施抓捕。凌晨4时,现场抓捕总指挥刘来有政委一声令下,各路抓捕组的民警如同神兵天降,将还在睡梦中的王某、小宁、小强、胡某、姜某等人当场擒获。
根据王某等人的交待,抓捕组民警连夜将涉嫌收藏的康庄堡、郭家庄等废品收购站的老板王某、胡某、小金、薛某等人抓获。并在一名嫌疑人的褥子底下发现了一个账本。账本详细记录了5次案发时间,都有大量的“废旧金属”买进、卖出,这些与王某等人的交待也相吻合。于是,专案组加大审讯力度,在强大的政策攻心下,废品收购站的老板终于交待了赃物去向。原来,他们从王某、小宁等人手中低价收购了被割盗的接触网线和承力索后,从不过夜,当天就转手高价卖给一名叫宗某的人。宗某家住临汾市洪洞县,从事废品收购多年,显而易见是隐藏在“4·11”系列割盗案背后的一条“大鱼”。
5月22日,专案组民警化妆成高价收购废铜的“老板”与宗某取得了联系,但狡猾的宗某变换了几个地点,才答应与民警见面。当宗某满心欢喜来与“老板”交易时,一副冰凉的手铐戴在了他的手上。
随着宗某的落网,临汾铁路警方一举打掉了这个“盗、运、销”一条龙的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2名,捣毁“黑”废品收购网点4个。南同蒲铁路线“4·11”系列割盗案,历经40天终于圆满告破。

(通讯员 霍小阳 文/图)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