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阳下晒了五天,工资一分钱没拿到,还差点把押金搭进去。”大二学生周倩颖在朋友的鼓动下,通过网上的信息,找到一所中介要求打份短工。中介很快就给了回音,要求他们给新产品做推广,工资按日支付,每天35元。
“我们觉得条件不错,每天工作五个小时,也挺轻松的。所以,当时中介提出押金180元,含服装和条幅,我们也没考虑就支付了。”之后的几天里,周倩颖和朋友天天顶着高温一边散发传单,一边销售着新产品,而工作时间更是超出了当时的承诺。“因为天气太热,我和朋友都有不同程度的中暑,就想结算我们的工资和取回押金。但是中介百般推辞,说我们工作未满一个月,不能支付工资。
如果不是我们态度强硬,连押金都无法要回。”周倩颖无无地说。
提前返校的小军(化名)在寻找兼职的过程中也不慎跌入陷阱,他通过山西师范大学后门张贴的众多中介和招聘广告,与其中一家取得联系,缴纳了50元的押金后,他成为一家副食店的售货员。“仅仅工作了三天,中介就打来电话,让我不用去上班了,说超市不满意我的工作表现。如果想继续找工作,还要补交30元,但中介曾表示不收取任何中介费的。”疑惑中的小军要求中介退还押金,中介表示:“工作已经给你找过了,由于你自己表现不佳被辞退,押金不可以提取。”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像他们这样的经历并非个例。不少学生在找工作时,抱着“现在工作难找,反正也不是长期干,有没有合同都无所谓”的想法,未向中介公司索要押金证明和签订介绍工作的协议。在求职过程中也大多听从用人单位的口头承诺,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增加了大学生的维权难度,只好吃了哑巴亏。
市工商局尧都分局12315申诉举报中心根据学生投诉,整理出大学生假期打工时常见的“陷阱”:一些不规范的中介机构利用学生求之心切,夸大事实,骗取中介费用;收取押金、抵押物后,以种种理由要求学生等待录用消息,或是打工结束后拒绝支付薪金;以高薪、急招做诱饵设置陷阱,之后找借口以应聘者条件欠缺、表现不佳而拒绝。
对此,12315申诉举报中心提醒学生们在利用中介求职的过程中,做到“三看”:看证照是否齐全,正规的职业介绍单位应有《营业执照》《职业介绍许可证》《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以及《注册税务登记证》;看招聘广告内容,警惕街头上内容不详、含糊不清、学历要求不高但工种好、待遇优的广告;看收费标准是否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所规定的。
此外,大学生找兼职,最好咨询学校的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或者由学校负责联系用人单位。如果自己找,要提高防范意识。应聘后,务必要求签订合同或合法协议,如果对方执意不签,可以到劳动主管部门投诉,即使只干几天的临时工也一样。
(记者 成华 李静)
来源:临汾日报晚报版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